第390章 366章 议和罢兵?(1 / 2)

舜华说的有道理,说到底,河西之地大宋只占了一半,诸胡部太多,她也有心无力,常年在西北,她也有点理解了邦媛的无奈。

皇兄是个好哥哥,也算是不错的皇帝,可是他总归是在中枢太久了,终究是越来越保守,或许他自己都没有发现。

或许,身为帝王,久染权势而没有真正经历过兵戈,深躬于民间,是赵滋越走越难的原因。

当然,他也还不是傀儡,比如中秋后大朝,契丹使者来汴,引发大地震,因为坊间传言,新朝气象,国主隆绪愿意以实际控制区为界,和大宋方面签订平等的条约。结束长达几十年的南北对立。

来人还很巧,正是前段时间被打的生活几乎不能自理的耶律昭,不过他也就是个牌子货,因为还有两人分别是燕京汉族刘莱和降将王继忠。

对于后者,以寇准为首的士大夫大多口诛笔伐。但实际上,他们心里也清楚,王继忠是在孤守三天三夜,弹尽粮绝,为保全士卒性命的,不得已之下才投降的。真要说起来,那是大宋无能。何况他投降之时,就曾向萧太后言明,自己不会对大宋出击,这些年也算信守承诺,因此对比李玲这人的档次,明显还是高了一些,有点儿像三国时期蜀汉投喂的黄权。

因此久不参与这些事的吕端特别吩咐了与自己亲近的吕夷简和王钦若,道:“二位身在鸿胪寺和四方馆,国家大事自有官家和相公做主,尔等却务必要分清形势,既不可坠了我国国威,也不能让和谈变得毫无希望。契丹这次是有准备的。”

这两位哪个不是人精?尤其是王钦若,他因为战马和杨延辉事件差点儿进了大狱,还是因为群牧司的问题无人可用,再次被释放,好不容易爬到这一步,苦笑道:“老相国老成持重,但这事儿只怕困难。寇相公言辞激烈,言道,大国不可偏安。王相公却有存和之念,吕相公左右为难,端的看官家如何决断。但是代王和长公主刚烈,官家身为兄长,对二位妹妹有父亲之爱,又难以取舍。我等不过小关儿,对上还要看到曹使君的脸色,如何能做主?”

这里要介绍,虽然和内侍省闹了别扭,弄的曹丽用有一段时间沉寂,但毕竟是可用之人,因此前段时间他正式被任命为鸿胪寺卿兼任银光禄大夫。

至于王禹偁,去了更悠闲的太常寺,喝茶写诗。研究西昆体。最好在发现一些文学发烧友,说起来,要不是刘勇被人带走了,他还挺喜欢这个小伙子。

曹利用长于外交,当年徐河之战后,他就是奉命和寇准一起处理了和契丹的和谈事宜,所知胡虏不重信义,但他的表现是无可厚非的,也难怪赵斯再次启用他,吕端得到这一消息,掩虚而笑,就不再说话了。

吕夷简虽然希望进步,但是现在他的亲叔父还位列宰制,他因为要避嫌,必然不可能再进一步,因此只想好好积累功劳,再转移任外任,等到舒服退休再谋求更多,这也是最符合家族利益的做法。所以拽着还不太甘心的王钦若就告辞了。一出门,后者就抱怨道:“坦夫这是做什么,吕相国深受官家敬重。我等家在官家和几位相公之间左右为难,他既然主动邀请,为何不多问问?”

吕夷简无语,道:“定国(王钦若字)兄,老相国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确了,咱们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他这样的人物,如何会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叫我们来顾及,也只是想从我们身上印证一些信息罢了。”说来又看到王钦若满脸不忿,想起自己在朝为官,也不得不结交个善缘,此人还是很有能力的,又忍不住多劝了一句,“定国入仕乃是代王所推荐,虽然这些年碍于左关律,他也不慎与你过多联系,但谁都知道,他多次有恩于你,若是此事你忤逆了他的心思,只怕陛下那里你也讨不得好。”

王钦若被说中心事,终于讪讪不可敢言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