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厌其烦地在公眾面前鼓吹战爭、让伍德罗威尔逊头痛欲裂的同时,美国的战爭钟声,也正在一步步逼近......
......
“目前的舆论如何”
“各界对法国的愤怒已经衝上云霄,要求参战的呼声远远压过了保持中立的声音。而且,『茅利塔尼亚號』沉没事件的影响比我们预想的还要严重。”
“情况不妙啊。无辜的美利坚公民流血牺牲,確实令人惋惜。但也正因如此,罗斯福那群嗜血的战爭狂人和霸权主义者的声音愈发高涨。”
伍德罗威尔逊傲慢地勾起嘴角,脑海中却不自觉浮现出西奥多罗斯福那张大肆斥责他是懦夫、卖国贼的脸,顿时感到一阵噁心。
战爭与霸权交织而生的怪胎,那个傢伙,居然能拿到诺贝尔和平奖至今仍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诺贝尔和平奖本该属於真正热爱和平的人,比如他自己。
这世界,真是偶尔会荒唐得让人无语。
“此外,英裔与德裔也通过游说等手段,极力推动参战论。支持共和党的企业和资本家们亦是如此。”
在美国的英裔与德裔主导下,法裔与义大利裔的声音几乎被彻底压制,愤怒的他们在各地引发了不少骚乱。
尤其是法裔美国人聚居的纽奥良,几乎每天都有激烈的示威、肢体衝突,甚至是破坏行动,导致当地警方不堪重负。
这一切的发展,令威尔逊极为不满。
“战爭正在撕裂美国。作为合眾国总统,我不能再坐视不理,必须儘快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威尔逊个人並不想因为区区一艘英国客轮被击沉,就贸然捲入战爭。
更不想让罗斯福及其支持者们如愿以偿。
但现在,欧洲的战爭已到了无可迴避的地步。尤其是俄罗斯革命的爆发,更让本就头疼的局势雪上加霜,令威尔逊的烦恼越发深重。
“唉......要是俄罗斯临时政府还算稳固,局势可能会好一点。”
俄国那个腐朽的封建帝国垮台倒也无妨。
而新建立的临时政府,打著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旗號,本该是个值得期待的伙伴。
但问题在於,他们选择了继续战爭,不仅主动对德宣战,结果反而被德军反杀,导致那些希望他们下台的人气焰高涨,而威尔逊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德意志帝国影响力的大幅增长。
“......也许,是时候由我们出手了。”
“阁下”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若放任欧洲的平衡被打破,任由德国的影响力蚕食整个大陆,那对美国绝非好事。
原本,他是期待最热衷於维持欧洲均势的英国能自行制衡德国。
但英军在伊普尔战役和加里波利战役的惨败,令英国背上了过重的债务,完全丧失了独立对抗德国的能力。
如今,大卫劳合乔治內阁甚至开始与德意志帝国积极合作。
照此发展下去,威尔逊原本寄望於英国牵制德国的想法,恐怕只会沦为一场南柯一梦。
“必须有人阻止普鲁士战爭狂人的铁蹄、汉斯冯乔的黑手,以及那些邪恶的红色阴谋蔓延至整个欧洲,维持世界的平衡!”
为了守护他最珍视的和平与自由——
“虽然不愿意让那头老灰熊罗斯福高兴,但美国的外交政策,確实到了需要重新评估的时候。”
“阁下”
当年,塞拉耶佛的枪声和剧烈的爆炸,使整个欧亚非旧大陆燃起战火,而美国只是静静地隔岸旁观。
这本是理所当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