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笔钱,政务院既不敢克扣分毫,更不敢将军队重新推回大王手中。
若是让王室独自承担所有军队的供给,掌握了财权与军权的王室将拥有绝对权威,届时整个文官体系都要在军威之下俯首帖耳,再无置喙之力。
如今这般格局,反倒最为稳妥:文官体系握着军队的钱粮供给,军方掌控着军队的作战与防务,双方相互牵制,遇事才能坐下来平等商议,形成稳定的制衡态势。
而端坐于上首的秦思源,正端着茶盏慢条斯理地品着,神色悠然。
这一切早在他的谋划之中——日后,他只需牢牢掌控禁卫军与王家海军两支核心力量便足够了。
待平定中原、大局稳定后,禁卫军规模将扩张至二十万以上,王家海军也会发展到十万人之上,这两支精锐,便是他稳固帝位、掌控天下的最坚实保障。
同时,这两支军队还会带领贵族向外扩张,完成秦思源心目中的目标,为了这个,他苦心孤诣的设计了这一套制度。
书房内茶香袅袅,秦思源指尖摩挲着温润的茶盏,缓缓呷了一口,抬眸看向身侧的苏明哲,沉声问道:“苏卿,如今大夏的官吏总数,已有多少了?”。
苏明哲闻言,略一思忖,拱手答道:“回大王,此事臣未曾细究,暂无确切数目,但依各府县上报的名册估算,应当不低于二十万人”。
他语气带着几分不确定,毕竟大夏初定,地方行政体系尚在完善,官吏统计本就难有精准数字。
秦思源微微颔首,放下茶盏,目光透出几分审慎:“往后,官吏需单独列为一套编制,按地方人口多寡来核定名额,绝不能任由官吏队伍无序膨胀,徒耗国帑”。
说着,他进一步阐明构想,“大夏基层以村为单位,村长、民兵队长、教书先生皆由本村自行供养,不占朝廷编制”。
“本王的意思是,朝廷在编官吏,按‘三百人对应一名’的比例来招募,你认为呢?”。
“大王,此比例是否过少了些?”苏明哲眉头微蹙,计算一番后拱手进言,“眼下官吏虽仅二十万左右,但大夏工商业正蓬勃兴起,新增的税赋征管、市集监管、商事调解等事务日益繁杂,这点人手恐怕难以应对”。
“臣以为,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