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透过巨大的落地窗,为程长赢的办公室镀上一层暖金色。
他刚结束一个关于“天工os”
在智慧城市中应用的越洋视频会议,脸上还带着技术前沿探索者的锐气与激情。
秘书却在这时,将一份厚厚的报告轻轻放在了他桌上,封面上几个字让他瞬间从未来科技的快车道,拐进了一个看似缓慢、却更为复杂的领域——《“常青藤”
养老社区项目阶段性总结与问题分析》。
程长赢揉了揉眉心,翻开报告。
里面没有复杂的技术参数,也没有激动人心的未来蓝图,只有一行行冷冰冰的数据和一段段来自一线护理人员的反馈:
·“3号楼王奶奶,儿子送的智能药盒已被放入衣柜底层,称‘吵得心烦’。”
·“5号楼李爷爷,夜间多次自行关闭床垫下的离床感应器,导致三次警报误报。”
·“过6o的受访老人表示,客厅的智能语音助手‘话太多’,且经常误解他们的方言指令。”
·“项目开盘三个月,销售去化率仅为18,远低于同期其他高端楼盘。
市场反馈:科技感过强,缺乏‘家’的温度,价格高昂。”
报告最后一页,是项目总经理近乎恳求的总结:“程总,我们可能把方向搞错了。
老人们要的,或许不是最炫的科技,而是一双能扶他一把的、温暖的手。”
办公室里安静得能听到中央空调的低鸣。
程长赢靠在椅背上,闭上眼。
前世的记忆碎片翻涌而来——那时他也曾关注过养老产业,看到的同样是各种智能设备的堆砌,摄像头、传感器、自动报警……技术上无懈可击,却总让人觉得缺了点什么。
直到他自己也步入老年,在病榻上弥留之际,他才真正明白,那种冰冷的技术包围,带来的不是安全感,而是更深的孤独和无助。
“方向错了……”
他喃喃自语。
重生带来的技术先知,让他习惯于用最前沿的科技去解决所有问题,却在这个最需要“人情味”
的领域,栽了个不大不小的跟头。
科技是工具,不是目的。
在养老这个行当里,工具必须隐身,服务才应凸显。
他按下内部通讯键:“通知‘常青藤’项目组全体核心成员,一小时后,线上会议室。
另外,请苏总、陈墨也参加。”
一小时后,线上会议室的氛围有些凝重。
项目总经理正在屏幕上小心翼翼地汇报着惨淡的数据和客户的抱怨。
“程总,我们可能过于强调‘智能’了,”
总经理总结道,“老人们普遍有‘科技恐惧症’或者‘科技排斥感’,觉得这些东西复杂、不可靠,甚至觉得被监视。”
程长赢没有责怪任何人,只是平静地问:“如果我们把所有的智能设备,那些闪烁的指示灯、需要语音唤醒的助手、需要学习操作的触屏,都拿走呢?”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连线的陈墨忍不住插话:“程总,那我们的智慧养老理念……”
“理念没错,错在实现方式。”
程长赢打断他,“陈墨,我问你,能不能开一种跌倒监测系统,不需要老人穿戴任何设备,也不需要在家里安装明显的摄像头,就能无感地、全天候地工作?”
陈墨愣了一下,随即眼中冒出技术狂人特有的光芒:“可以!
用毫米波雷达!
它能穿透衣物和薄被,通过监测人体微动、呼吸和姿态变化来识别跌倒,完全不涉及隐私影像,设备可以嵌入天花板或墙壁,完全隐形!”
“很好。”
程长赢点头,“还有,智能药盒。
能不能做成看起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