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四十四年冬,拓跋星弋已近花甲之年,她身子抱恙,常有病痛,是以,近几年里,她不理朝政,由太子监国。
太子拓跋汲,方及弱冠之年,却仁厚礼贤,勤政爱民。
他虽为太子,却并非拓跋星弋所出,乃毓王幼子。
众所周知,毓王醉心山水,常年携王妃云游在外,连封地也少回。因此,拓跋汲自小便养在宫中,后过继至她名下,被立为储君。
拓跋星弋不仅一生无所出,更是一生未成亲。
早些年,拓跋汲还未出生时,满朝文武时常请旨,意欲施压,让她成亲。
她拿出先帝赐予易云辞的那封诏书,说一日未找到他的尸首,他们的婚约便还作数,这才堵住朝堂之上的悠悠众口。
饶是如此,仍有不少大臣想将家中长相俊秀的少年送入宫闱,意欲侍奉君侧。他们盘算,若有幸让她诞下子嗣,这天下的一半,也算是有他家的血脉。
不知易云疏当初是如何得知易云辞入水揽月是因为她的缘故,这些年一直耿耿于怀。
不过,当拓跋星弋当着满朝文武拿出赐婚的诏书,又说出那一番话后,易云疏终于放下对她的成见。
后来,每每有大臣提及此事,易云疏便会站在她这边。他能言善辩,总能将那些大臣说得哑口无言。
她理政期间,易云疏尽心辅佐她,再后来,拓跋汲被立为储君,他更是担起太傅之职。
拓跋汲能有如今的才能与心性,其中大半皆是他的功劳。也正如此,易云疏活得忙忙碌碌。
当初,他已过而立之年还未曾娶妻生子,易致远焦灼不已,生了一场大病。
她心中愧疚,本想赐他一段好姻缘,挑来拣去,也未能替他寻到良配。
好在,他三十四岁那年,在回乡省亲途中偶遇山贼,顺手救下一个女子。女子以报恩为由,非要侍奉左右,撵也撵不走,这一来二去,最终竟把他这颗心焐热了。
两人成亲后,他才得知真相。
原来,这女子乃江湖中人,早年听闻他的事迹,心生仰慕,又担心自己配不上他,一直暗中喜欢。
后来,见他已过而立之年也未成亲,她决定为自己的幸福放手一搏。
那伙山贼并非真正的山贼,而是她在江湖中相交的知己。她故意在他回乡途中,演了这一出戏……
拓跋星弋也在宫宴上见过这女子几面,她一身江湖气息,不拘小节,的确与寻常大家闺秀不同。
……
当年,易云辞献出剑魂,改变了无数人的结局。
……
赫连晤不曾叛乱,赫连一族偏安一隅,日子过得也算不错。
赫连晤去世后,世子赫连焜继任羌冷城城主之位。
自即位后,他宵衣旰食,事必躬亲,将羌冷城打理得井井有条。如今的羌冷城,青山绿水,商队往来,络绎不绝,不再是当年那漫天黄沙的贫瘠之地,俨然已成为西北腹地的一颗明珠。
早些年,赫连焜进京,路过拓跋星怜所在的封地,与她偶然相遇,自此对她一见倾心。
于是,进宫面圣时,他向拓跋星弋请旨,想娶拓跋星怜为妻。
拓跋星弋念及他二人曾经的结局,不愿赐婚。
后来,她收到拓跋星怜的书信,这才得知,拓跋星怜也钟情于他。
她犹豫了许久,终究还是遂了他二人的愿,下旨赐婚。
好在,这一次,他们是真心相爱的。
婚后生活,琴瑟和鸣,不过两年,拓跋星怜诞下一对兄妹,却也在鬼门关走了一趟。自此,赫连焜对她更是宠爱有加,呵护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