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2章 群策群力(3 / 5)

bsp;戈壁滩上,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就能让施工停滞数天,刚挖好的管沟一夜之间就被流沙填平。

    恶劣的自然环境考验着每个人的意志极限。

    马建国深知,在这种极端条件下,光靠物质保障和纪律约束还不够,必须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撑。

    于是,在简陋的工棚里,一个流动党支部成立了。马建国任支部书记。

    党支部的活动很简单,却很扎实。每天工前,利用简短的时间强调安全,鼓舞士气。

    每晚,组织党员和技术骨干开会,总结当天问题,部署第二天任务。

    每周,进行一次集中的政治理论学习,或者讲述兵团老一辈“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奋斗故事。

    一天夜里,狂风卷着沙石猛烈拍打着工棚,仿佛要将整个营地吞噬。

    几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技术员躲在被子里,听着外面鬼哭狼嚎般的风声,心里充满了恐惧和动摇。

    马建国披着满是沙土的大衣,打着手电,一个个工棚巡视过来。

    他走到年轻技术员的铺位前,坐下,掏出怀里一个用油布包着的小本子。

    “怕了?”马建国笑着问,声音在风声中依然沉稳。

    年轻人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马建国打开本子,那是一本已经泛黄的日记手抄本,是他父亲,一位老军垦战士留下的。

    他念了一段:“今日开荒,又遇大风,帐篷被掀翻,锅碗瓢盆吹走大半。同志们手挽着手,在风沙里唱了一天歌,硬是没让开出来的地被沙埋掉……想想牺牲的战友,我们这点苦,算什么?”

    合上本子,马建国看着年轻人:

    “孩子们,我们现在条件比父辈们好多了,至少有个坚固的工棚。咱们现在修的这条渠,将来能养活多少地,造福多少人?”

    “想想这个,眼前这点风沙,是不是就不那么可怕了?”

    他没有讲太多大道理,只是分享着父辈的故事,传递着一种信念。

    渐渐地,年轻人们的心安定下来。第二天风势稍减,大家立刻投入清沙工作,没有人抱怨。

    党支部还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一次,关键的输水管道在焊接过程中遇到了技术难题,在风沙环境下焊缝合格率始终上不去。

    党员技术攻关小组主动请缨,连续熬了几个通宵,反复试验,最终摸索出了一套防风沙焊接工艺,保证了施工质量和进度。

    在这个风沙弥漫的工地上,那面插在最高处的党旗,虽然时常被风沙遮盖,但每一次被重新擦拭干净后,都显得更加鲜红。

    它不仅仅是一面旗帜,更是一种象征——无论环境多么艰苦,信仰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