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
卡布犹豫了一下,选择了新的玉米种子和一小袋化肥。
联盟的农技员还在集市一角开设了临时讲堂,用当地土语讲解如何科学种植。
卡布蹲在人群外围,听得入神。他种了一辈子地,第一次听说下种还有这么多讲究。
他摸了摸口袋里坚硬的种子,心里头一次对秋天的收获充满了确定的期待。
集市上,来自军垦城体系的廉价而结实的农具、色采鲜艳的布料、味道奇特的东方调料,以及最受欢迎的太阳能灯,成为了抢手货。
对于习惯了煤油灯昏暗光线的家庭来说,一盏能在夜晚带来光明的小小太阳能灯,几乎是革命性的产品。
小商贩阿依莎的摊位上,这种灯卖得最好,她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悄悄对隔壁摊位的姐妹说:
“这下晚上孩子们能看清书本了,我也能多缝几件衣服了。”
在干旱的东非地区,水是生命的源泉。
联盟工程队进入新领土后,优先项目之一就是修复和挖掘水井。
在“库马村”,当第一口由联盟资助的深水井打出清澈的井水时,全村妇女几乎载歌载舞。
以往,她们每天要步行数小时去遥远的、浑浊的河沟取水。
如今,取水点就在村中心,节省下的时间,她们可以用来照顾家庭,甚至参与联盟组织的编织、养殖等小型生产项目。
女孩艾莎的命运也因此改变。过去,她负责帮母亲取水,无法按时上学。
现在,她不仅能准时坐在教室里,学校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塔国时期,学校只有一间漏雨的土坯房,老师时有时无。
联盟接管后,迅速修缮了校舍,送来了崭新的课本和桌椅,最重要的是,派来了经过培训、能领到稳定薪水的教师。
新课本用联盟通用语和本地语言双语编写,内容充满了对东非自然风光和多元文化的赞美,以及科学知识的普及。
艾莎最喜欢的是自然课,老师带来的地球仪让她知道,世界远不止于她生活的这片红土地。
联盟特别强调女童教育,甚至对送女孩上学的家庭给予少量EASU补贴。
这一政策起初遭到一些保守长老的反对,但看到女孩们读书后更加明事理,甚至能帮家里看懂联盟发放的农业通知、计算收支,反对的声音渐渐小了。
知识的光芒,开始照亮一代女性的未来。
过去,塔国地区的医疗资源极度匮乏,许多妇女在家中生孩子,风险极高。
联盟在每个规模以上的村镇都建立了简易诊所,配备基础药物和助产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