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人们则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散着烟,喝着粗茶,嗑着瓜子,眼睛都忍不住在新屋里到处看着,嘴里啧啧称赞。
“建安,你这房子盖得真气派,这青砖一码到顶,得费多少砖啊!”
“这窗户玻璃真大,屋里头得多亮堂,冬天晒太阳肯定舒坦!”
“瞧这家具,罗木匠的手艺真是没得说!”
王建安脸上笑开了花,手里拿着一盒刚拆的红塔山,见人就散:“都是大家帮衬!都是大家帮衬!一会儿都敞开吃,敞开喝啊!”
正忙着,院门口传来一声响亮的吆喝:“建安,好家伙,你这新房盖得比镇上的供销社还气派啊!”
王建安回头一看,乐了:“哟!三娃儿!你来的早哦。”
来人正是他从小光屁股玩到大的发小,张维民,外号张三娃儿。
自从前年他被王建安“逼着”挑酒去保镇卖了一年,今年他干脆在保镇租了个铺面。
高龙乡的酒厂又交给了他爸管理,酿好了酒就运到保镇去卖。
张三娃儿笑着捶了王建安一拳,递上两瓶用红绳系着的瓶装酒:“没啥好拿的,两瓶酒,添个喜气!”
“人来就行,还带啥东西!快里面坐!”王建安亲热地揽着他的肩膀往里让,“你婆娘娃儿喃?”
张三娃儿叹了口气:“他们在保镇,过节买酒的多,那边离不开人。”
张泽安、张春城这些合作社的骨干来得早,不用招呼就主动帮着安顿客人。
尹祥平娘家人被安排在和主家一桌,正笑着逗王刚玩。
日头快到头顶,菜开始像流水一样端上桌。
油光锃亮的红烧肉,汤色奶白排骨炖萝卜,酸香开胃酸菜炒猪肚,蒜苗回锅肉……
更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些水灵灵的蔬菜:凉拌黄瓜,西红柿炒鸡蛋,清炒小白菜……
在这腊月天里,这些菜一上桌,就引来一片惊叹。
虽然现在都种大棚了,但大家平时都舍不得吃,都想多卖点钱。
只有王建安家是每天都吃新鲜菜的。
“哎呀呀!这黄瓜,寒冬腊月吃上这一口,真是神仙日子!”
“还是得跟着合作社干,这冬天桌上都不见蔫吧菜叶子了!”
大家吃得满嘴油光,赞不绝口。
几杯白酒下肚,话匣子就彻底打开了,嗓门一个比一个洪亮。
张春城吃得额头上冒汗,他猛灌了一口酒:“建安,今天看了你这新房,我这心里跟猫抓似的,等开了春,我也要照着你这个整个二层小楼!”
王建安正端着酒杯过来敬酒,一听就笑了:“春城,修撒,到时候我可以帮你设计房子,现在也有钱了,该好好享受一下了。”
张春城大满脸红光:“够意思,就这么说定了,到时候你帮我看看图纸,你这房子格局好,就照着你这个来。”
他这一开头,桌上其他人也坐不住了。
“建安,我家那土房子也几十年了,明年说啥子也得重修一个,不用二层,平房就行,但得是砖瓦的!”
说这话的是合作社另一个社员,这两年种大棚赚了钱,底气也足了。
一个老汉呷着酒,笑呵呵地说:“我家小子前两天还跟他媳妇嘀咕呢,说今年跟着建安哥干,挣了钱明年也盖新房,要打个你家那样的衣柜!”
饭桌上顿时更加热闹了,大家七嘴八舌,都在规划着明年的修房计划。
仿佛王建安这新家就是个样板房,给他们打了个样。
王建安转到张三娃儿那一桌,给他斟满酒:“三娃儿,最近生意咋样?保镇那边还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