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立体种植(1 / 4)

一号二号大棚换了钢架,安了自动卷膜器,一下子省了不少人工。

这番升级,不止是材质的革新,更是将人从重复繁重的体力活中解放出来,效率大增。

但大棚升级不止于此。

今年下半年,待夏收完毕,整个李家沟合作社范围内。

除了坟山山顶那片离河太远、取水不便的边角地暂时搁置外,几乎所有的土地都将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建成整齐划一的新式大棚。

届时,李家沟的户均大棚面积将达到三亩半。

在寻常人看来,这已是发展的极限,土地资源用尽,往后便是守着这份产业,维持现有的产出与收益。

然而王建安还有办法,他知道土地的潜力远未被榨干。

增加总收益的路径无非两条:一是提升单位面积产量,二是种植稀有品类。

而现阶段他将目光投向了立体种植。

若能成功,一亩大棚的空间利用率可抵两亩甚至三亩。

尤其适合栽种周期短、植株矮小的叶类蔬菜、草莓或是矮生豆类。

这无疑是突破土地瓶颈的一把钥匙。

说干就干,王建安先去后边湾转了一圈。

这片地现在可成了李家沟的宝地,专门用来堆肥沤粪。

合作社的猪场规模越来越大,猪粪多得是。

早就按王建安说的,挖了好几个大大的沤肥坑。

每次猪粪池清理过来的猪粪就和稻草、杂草秸秆一层粪一层草地堆起来,上面还盖着旧薄膜保温保湿,让它自己发热发酵。

这会儿天气热了,腐熟得快,靠近了还能感觉到里头冒热气。

一股子酸腐味儿,但不是很臭。

扒开外面一层,里头的粪肥黑黝黝,酥松松的,上面还有很多孔洞。

王建安用铁锹铲了点出来看,满意地点点头。

这沤了三个月的猪粪,彻底熟透了,正是做营养土的好材料。

看好了材料,王建安就去找王太平和王建平了。

“爸,大哥,这两个新的大棚,我准备换个种法,搞立体种植。”王建安掏出烟散给他们,直接说道。

“立体种植?啥子东西?”王建平点着烟问道,小学毕业的他甚至没有“立体”这个概念。

王太平则没有多问,显得淡然了许多,这两年对于二儿子时不时冒出来的新词他已经免疫了:没听过,也不懂,干就完事了。

王建安还是像以前那样解释道:“简单说,就是在棚里头像搭楼房一样,架上好几层架子,每一层都铺上土种菜。

同样大的一块地,凭空多出好几倍的种植面积。

我们就专门种小白菜、菠菜、香菜、小葱这些不长高的,或者试试种草莓。

这就叫立体种植。”

听完王建安的解释,王建平似乎明白了,随后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架子用啥子搭?还是钢管?那东西太贵了。还有土怎么搞?高处的菜咋个浇水?”

他这两年跟着王建安,眼界和思路都开阔不少,一下便抓住了核心。

王建安笑了笑,对大哥的进步感到欣慰:大哥这两年也是进步了很多,这一下就问到了关键点。

“架子好办,还用竹子,我们这儿最不缺的就是竹子。

土的话我要配营养土,就跟育苗盘里面那个差不多,就稍微改一下配方,增加点粗砂,提升透气性。

浇水也好弄,就用滴灌的方式,再从肥料池子那儿分两根管道,接中间和上面。”

王建安暂时不打算费神研究更复杂的压力平衡系统,分层独立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