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自愿。觉得划算、有能力、也愿意出去教别人的,就签。
觉得耽误事或者没把握教好的,就不签,照样种好自家大棚,不影响。”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但是我说句实在话,这是个机会。
我们棚鲜生以后肯定会越做越大,需要的技术员也会越来越多。
现在第一批签的,就是元老,以后待遇、机会肯定都不一样。
而且,出去教别人,对自己也是个锻炼,见识多了,思路就开了,没准还能学到别人的好经验回来。”
这话说到了点子上。
张春城第一个站出来:“我签!建安说得对,这是好事,又能赚钱又能长本事,怕啥子嘛?”
有了带头的,原本犹豫的人也纷纷心动起来。
特别是那些家里劳力多的人家,更是踊跃报名。
最终,有超过二十户人家当场表示愿意签订协议。
王建安让张泽安做了登记,约定好过两天统一签订正式合同,并进行第一次集中培训,统一技术标准和指导方法。
会议散去,王建安看着星光下村民们离去的身影,长长舒了口气。
又一件大事,落了地。
接下来的日子,李家沟仿佛一架开足马力的机器,高速运转起来。
新建猪圈、采摘黄瓜和番茄、母猪产猪仔……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不久王建安便亲自去河对面赵队长他们村看了地,做了规划。
又抽空去镇子湾指导了尹祥平娘家那边大棚的管理。
棚鲜生公司第一批特聘技术员也完成了培训,开始陆续派往各个合作村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