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之前她还在系统的掌控中被观察、测试、惩罚——
现在,她是个彻底的结构孤岛。
昭渊的声音沉静如水:“副本主序列正在收尾,你处于‘无定义个体’状态。
这种状态极其不稳定,系统通常会在回收周期内尝试一至两次干预性判断,若仍无结果,则将该人格归入‘中间域’。”
苏离盯着下方那座城市最终崩塌成灰白色几何网格,低声重复:“中间域?”
“是介于副本与现实之间的临时逻辑缓存区。”
昭渊顿了一下,“本来是为‘未定编号人格’设置的观察空间,极少有清醒意识能进入。”
苏离没说话。
她记起她见过那个空间。
或者说,曾短暂“滑过”
那个空间。
在第四十一章,那个调试人格映像崩解之后。
那时候,她还以为那只是副本未加载区域,现在看来,那是系统为了不舍弃她而提供的一个‘延缓决策’区段。
她正要转身,整个楼顶平台忽然开始轻微震动。
下一秒,她脚下的地面像被拖拽一样猛然下沉,整个场景崩塌——
但这一次,没有晕厥,没有加载画面。
只有意识直接跳转。
她站在一间白色立方体房间里。
天花板、地面、四壁,全部由无光材质构成,宛如被拉入一块系统还未定义的原始数据区块。
没有出口,没有家具,没有时间流动的提示。
她能听见自己的呼吸,能看见自己的影子,却看不到任何其他“现实参照物”
。
昭渊的声音延迟两秒才出现:
“确认:你进入了中间域。”
“这就是它最后的手段吗?”
“准确说,是它不知该拿你怎么办的状态。”
苏离向前走了两步,脚下没有阻力,但也没有回应。
她感觉自己像是在无限延展的立方体中行走,每一步都像踩在毫无边界的光面上。
她问:“这不是惩罚副本,对吧?”
“不是。”
“也不是重构区。”
“也不是。”
“那它为什么不把我删了?”
昭渊沉默了三秒,给出一句极冷的答案:
“因为你还有利用价值。”
苏离顿住。
她听懂了这句话的潜台词——系统并非对她放弃了,而是正在重新评估她能否被归入其他模块:比如下一轮编号人格生成算法的原始数据,比如用于诱导其他觉醒者的“反例剧本”
,甚至是某种新型“模拟人格容器”
的试验体。
“它在把我当素材。”
她低声说。
“但它不敢直接改写你。”
昭渊接口道,“因为你身上还有‘反向锚点’——现实信号的卡片、你自定义的记忆片段,还有我。”
“所以,它才选择中间域。”
苏离冷笑,“一个不动手也不放人,只是拖着看你什么时候自己崩溃的地方。”
“是的。”
她站在原地。
整个中间域不说话、不变化、不回应——没有任何输入,也没有输出。
仿佛整个空间都在等待她开口。
“它在等我求它。”
苏离说。
昭渊不回答。
因为这是事实。
这是系统最高等级的默认诱导结构:非语言、不施压、不敌对,只让你一个人面对无边界的沉默。
沉默,本身就是试探。
苏离沉默片刻,忽然说道:
“如果我现在说,我想回到剧本里呢?”
“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