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之所以叫做“当湖十局”,是因为对弈的位置在当湖(拓湖),也就是平湖的别称;
另外,明清之际高手约战的习惯是十局棋,实际上两人下了13局,流传的棋谱也有11局。
双蝉没听过这个故事。
她暗暗地记下了薄凌青提到的每一句话。
她会去找到这本棋谱的!
要分析当湖十局就太复杂了,这会儿没有时间,也没必要拆解那么细致。
就照着自己曾经听到的那样,薄凌青也侧重在“努力和坚持”这一点。
这个故事的教育意义在于,两人虽然师从同一人,学棋的起点几乎一样,然,范西屏聪慧异常,施襄夏则“性拙喜静”,后者赶上前者花费了十五年。
最后,二人都成为了人才辈出的清代棋手之中,列于“第一人”的国手。
薄凌青:“只要我们认真学棋,各极所长,哪怕暂时落后了也不要焦躁,继续往前走,会走得越来越好的。”
小孩子学棋的年纪太小了,六七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段,也经常会因为下不过同学而愤怒、放弃。
是以,老师们用当湖十局的两位国手,来谆谆教诲,以启发孩子们的耐性。
双蝉点点头。
啊!都是我的榜样!
每一个都是!
很快,薄凌青的讲解到了提问的环节。
稚嫩的童声里,充满了勇气:“老师,成为职业棋手很难吗?我想拿世界冠军,可以吗?”
薄凌青笑着点头:“当然可以!成为棋手很难,要很努力很努力地学习才可以,你可以努力学棋吗?”
“我可以!”
“我、我也可以!”
喊着“我可以”的人很多很多,有轻声的,有用力大喊的。
小孩子的问题奇奇怪怪,不惧假设,也从不担心无法实现。
想了就问了,如同双蝉曾经问她师父。
那时她也问,我可以成为棋待诏吗?
师父没有回答,只是看着她的时候眼神灰暗了许多。
直到她的父母给出了答案:你不能。
可是在这里,薄凌青对上百个孩子说,你们只要想,就可以。
哪怕这群孩子只知道了“气”;
哪怕她当时已经颇有名气。
真是讽刺,双蝉扯了扯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