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十二月初,赵允弼终于透露了一些重要信息:\"不瞒陈兄,我近日在研究一种星象与文运的对应关系,发现每次科举的结果,其实都与当年星象暗合。\"
陈砚秋佯装惊讶:\"竟有此事?\"
赵允弼得意地展示他的研究笔记,上面详细记录着历年星象与科举结果的对应关系。陈砚秋暗中记下关键内容,回去后与薛冰蟾一起分析。
\"这些对应关系看似有理,实则牵强。\"薛冰蟾指出,\"但若配合香料和仪式,可能真能影响科举结果。\"
除夕夜,赵允弼邀请陈砚秋参加府中的守岁宴。酒过三巡,赵允弼带着醉意说:\"陈兄,你可知为何寒门难出贵子?不是因为才学不足,而是因为...星力不眷!\"
陈砚秋心中一动:\"星力?\"
赵允弼神秘地笑着:\"来年甲子,星枢移宫,文运将有大变。陈兄若愿相助,必能...咳咳!\"他似乎意识到失言,突然住口。
这次宴会后,陈砚秋明显感觉到赵允弼对他更加信任,但也更加警惕。种种迹象表明,甲子年必将有大事发生。
正月十五,上元佳节。赵允弼突然约陈砚夜游汴河。画舫之上,赵允弼屏退左右,正色道:\"陈兄,我知你与赵明烛有旧。但如今朝局动荡,良禽择木而栖。若你愿助我一臂之力,来日必不负你。\"
陈砚秋心中警铃大作,表面却故作犹豫:\"赵兄何出此言?\"
赵允弼望着河灯,轻声道:\"甲子年秋分,紫微星暗,辅星当空。这是百年难遇的星象,也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这一刻,陈砚秋明白,他已经真正接触到了文昌阁的核心。但这也意味着,他走在了一条极其危险的钢丝上。
回到住处,他将今日之事密报赵明烛。二人一致认为,赵允弼很可能只是文曲先生的代理人,真正的\"星枢\"仍隐藏在更深的地方。
\"谨慎渗透,等待时机。\"赵明烛叮嘱,\"甲子年秋分之前,他们必有大动作。\"
陈砚秋推开窗户,望着满天繁星。紫微星在夜空中熠熠生辉,旁边的辅星却异常明亮,仿佛在预告着即将到来的变局。
他知道,自己已经深陷这场关乎天下文脉的博弈之中。每一步都必须如履薄冰,因为稍有不慎,不仅会前功尽弃,更可能万劫不复。
夜风拂过,带来远处街市的喧闹。在这片繁华之下,暗流正在涌动。而甲子年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