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焦土残卷(2 / 3)

字,目光更加幽深。是任务完成后的清理?还是防止有人被活捉?或者,是两股不同势力在火场中发生了冲突?

“还有,”崔月隐补充道,“在未被完全焚毁的几处地面和残存木料上,发现了大量泼洒状的油腻残留,气味与猛火油类似,但似乎更为粘稠,混合了某种动物脂肪,助燃效果极强。纵火者,准备充分。”

正听着汇报,另一名皇城司亲信快步走来,低声对赵明烛道:“大人,追查那几名逃脱歹徒的兄弟回报,崇文院西北角墙根发现一处废弃的排水暗道,洞口有新近挖掘和通过的痕迹,直通院外一条僻静巷弄。巷弄口发现了车辙印和数种纷乱的脚印,通向不同方向,追踪……断了。”

又是这样!如同之前的王五,如同“青蛟帮”的覆灭,线索总是在最关键处戛然而止,被一只无形的手干净利落地切断。

赵明烛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挥挥手让手下退下。他环视着这片仍在冒着丝丝热气的废墟,一种巨大的无力感混合着滔天的怒火,几乎要将他吞噬。

陈砚秋默默走到一旁相对完整的临时堆放点。这里堆积着昨夜从火场边缘抢运出来的、少量未被完全焚毁的物品。几个木箱被烧得半边焦黑,里面的卷轴档案大多也被熏黑、水浸,甚至边缘碳化。几名文吏正在小心地尝试整理,动作轻柔,生怕碰碎了这些侥幸存世的残卷。

陈砚秋蹲下身,拿起一份。纸张脆弱,墨迹洇染,但依稀还能辨认出是某地学子名录后的德行评语,上面有“性狡黠,结交非类”的批注,但关键的人名部分却被火舌舔舐,只留下一个焦黑的窟窿。他又拿起另一份,是一页账目记录的残片,数字模糊,只能看到“贴补”、“茶马”等零星字样,上下文尽毁。

这些破碎的只言片语,如同被撕扯下来的历史碎片,模糊地暗示着某些不堪的真相,却再也无法拼凑出完整的图景。一种悲凉涌上陈砚秋的心头。文明的心血,百年的积累,竟如此脆弱,在野心与罪恶的火焰面前,不堪一击。

然而,就在这弥漫的失望之中,他的目光被堆放点角落里的几件东西吸引。那是几个样式统一、材质坚硬的铁皮文书盒,表面被熏得乌黑,但形状大体完好,锁具处有被暴力撬砸的痕迹——正是昨夜那两名可疑“吏员”翻找过的箱子!

陈砚秋的心猛地一跳。他立刻走过去,仔细查看。这几个铁盒显然保护了内部的部分文档,使其在大火中得以幸存。但盒盖都被撬开,里面一片狼藉,文档被翻得乱七八糟,显然被人匆忙而急切地搜查过。

他强压住激动,小心地一份份取出里面的文档。大多是关于地方官学田产租赁、修缮记录之类的琐碎文书,似乎并非关键。但当他拿起最后一份看起来最厚、也被翻动得最厉害的卷宗时,他察觉到了异样。

这份卷宗外面套着一个普通的蓝色布套,也被熏黑了。但入手的感觉,里面的纸张似乎比看起来要薄一些。他心中一动,仔细捏了捏卷宗的轴杆和边缘……

有夹层!

他立刻寻了一处稍微干净的地方,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拆开卷宗侧面的缝线。果然,在两层普通的官文书纸之间,藏着另外几页质地明显不同、更为细腻坚韧的纸张!

他将那几页纸抽出一看,瞳孔骤然收缩!

这并非官方文书格式,而是一种私密的记录!上面用一种略显潦草却熟悉的笔迹(他过目不忘的记忆立刻认出这与某份已归档的奏疏副本笔迹相同),密密麻麻地记载着数条信息:

“宝元元年秋,益州路解试,名录与荐牒数额差三,疑与茶马司‘补贴’有关,王副使经办。” “景佑四年,江宁府乡试,‘誊录潦草’案,重誊令被压,时任转运判官韩某力主放榜,后三名中举者皆投吕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