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兰士瓦共和国的民众对奥地利占领的态度呈现出明显的分化。
起初,只有少数商人和知识分子倾向于接受奥地利的统治,他们看重的是奥地利带来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和更广阔的贸易机会。
但后面,随着萝卜加大棒(强制移民)的政策执行,许多人都不得不主动接受奥地利的统治,至少要换个好一点的殖民地不是。
当然,还会有部分,或者说大概八分之一的德兰士瓦人民是愿意进行抵抗的,大部分成年男性都响应了祖国的总动员令,成为了德兰士瓦军队中的一员。
不过这种抵抗,注定是徒劳无功的,在奥地利北方集团军司令约瑟夫·弗雷赫尔·冯·索克塞维茨将军的步步为营政策下,他们抵抗的范围越来越小,被压缩到首都比勒陀利亚周围。
哦,对了,按照弗朗茨的命令,奥地利部队对待德兰士瓦人一定要怀柔与镇压并行,不能像原时空英国人那样激怒所有德兰士瓦人的抵抗,到时候可真是会陷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了,得不偿失。
1872年6月19日清晨,当奥地利军队的先头部队出现在比勒陀利亚城外的地平线上时,城内已经人心惶惶。
索克塞维茨将军亲自指挥北方集团军前锋——包括两个步兵师和一个独立火炮师——在城外摆开阵势。近300门各式火炮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这座仅有七八千居民的小城。
“将军,城里还是没有动静。”参谋官向索克塞维茨汇报道,“我们的侦察兵报告,连个哨兵都没有。”
索克塞维茨将军放下望远镜,眉头紧锁。这位经历奥撒法战争和第二次近东战争的老将,对眼前的情况感到极度不安。按照常理,一个国家的首都应该是抵抗最激烈的地方,可比勒陀利亚却像一座空城。
“传令下去,各部保持警戒,这可能是个陷阱。”他谨慎地下达命令。
又过了半小时左右,参谋冲进指挥部,“呃,将军,城里派出特使了。”他指着远处说道。只见一小队人马正缓缓向奥地利阵地走来,为首的使者高举着一面白旗。
特使在奥军攻击阵地前停下,大声宣布:“我奉总统比勒陀利乌斯阁下之命,代表德兰士瓦共和国向奥地利帝国投降。总统阁下请求贵军司令官前往总统府接受正式投降。当然,您的这些部队在不侵犯民众的前提下,也可以进入我们的城市了。”
索克塞维茨沉思片刻,决定亲自前往。他带着一个营的精锐部队,在特使的引导下向市中心的总统府进发。街道两旁,德兰士瓦的居民们从门窗后惊恐地窥视着这支外国军队。
总统府前的广场上,总统比勒陀利乌斯和十几位议员、政府要员已经等候在那里。总统面色苍白,但努力保持着尊严。
“索克塞维茨将军,”总统比勒陀利乌斯走上前来,声音有些颤抖但还算镇定,“我代表德兰士瓦共和国正式向奥地利帝国投降。请贵军保证不伤害城内平民。”
就在这时,突然从附近的建筑物里传来几声枪响。子弹从索克塞维茨将军身边呼啸而过,打在总统府的石柱上溅起一阵碎屑。奥地利士兵立即举起步枪,准备还击。
“住手!立即住手!”比勒陀利乌斯总统脸色大变,愤怒地朝枪声传来的方向大喊,“你们这些蠢货!想让整座城市的人陪葬吗!”
几个政府官员赶紧跑向那栋建筑,不一会儿就押着几个年轻的德兰士瓦民兵出来。这些年轻人满脸不甘,但在总统严厉的目光下低下了头。
“对不起,将军,”总统转过身来,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这些年轻人太冲动了。我向您保证,这绝不是我们安排的。我们已经决定投降,不想再有无谓的牺牲。”
索克塞维茨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