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年的长州征伐最终在孝明天皇排出的使者中川宫朝彦亲王的斡旋下,双方议和了。
不过这本身就是对幕府威望的打击,毕竟你身为幕府,调动数倍于敌人的军队都不能取胜,还怎么信服于天下。
英国在这次战争中,看到了扶植长州藩,萨摩藩的可能性,英国公使哈利·史密斯·帕克斯爵士跟两藩国签订了条约,提供现代化武器装备等,同时约定将来建立新政权之时,要开放日本市场给英国,给予英国商人在全日本自由行商等权力。
1867年,第二次近东战争爆发,不久之后,英国与奥地利陷入了隐形对峙阶段。
奥地利派往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商队也开始减少,直到夏天停止。
而英国为了给奥地利找麻烦,同时将目光放到了日本上面,在英国公使帕克斯爵士的牵头下,以及倒幕派的坂本龙马、岩仓具视、伊藤博文联络下,萨摩藩、长州藩签订密约,同意联合讨幕,并支持王政复古。
土佐藩、肥前藩则是同意支持,但是前提条件是天皇的诏令。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地方实力派联合、有英国人提供支持,现在就只剩下一个真正的阻碍了——孝明天皇。
现任的孝明天皇有着强烈的攘夷主张,他确实坚决反对对外开放,主张“攘夷”(驱逐外国人),认为西方势力威胁日本的独立和传统,但他对所谓的倒幕其实兴趣不大,他更保守一些,认为现在幕府跟朝廷并立的局面可以延续下去,所以他一再催促现任幕府将军德川家茂应当驱逐外国人,进行“攘夷”。
他对幕府的态度非常友好,完全不是后来的明治天皇那个样子,他支持“公武合体”,即朝廷(公家)与幕府(武家)合作治理国家,而非完全推翻幕府。
1863年他支持八月十八日政变,排除朝廷中的激进派反对幕府公卿,后面又同意了对长州藩的两次征伐。
现在,他就是攘夷派面前的真正阻碍。
1867年8月份,京都,修学院离宫。
天大黑,隐约之间有雷声发作。
“啊,好冷啊。”一位御所侍卫站在自己的岗位上,朝着五米开外的同伴吐槽着,“这天,好像要下雨了。”
“唉,下雨,幸好我有我家妻子给我带着雨衣。”那名瘦高的同伴,一脸骄傲地说道:“唉,你说她怎么就这么好呢?”
“不要秀恩爱啊,我现在在这大半夜站岗已经够苦了,你竟然还这样对我。”
就在两人聊天的时候,前方传来了脚步声,这让二人立刻停止了交谈。
“来者何人?止步通名!”近卫武士立刻挺直身躯,手按刀柄,警惕地喊道。
“深夜擅入御所禁地,速报身份!”另一名侍卫也立即摆出戒备姿态,声音严厉而洪亮。
两人迅速从懒散的闲聊状态切换到高度警戒,一人保持警戒姿态,一人举起手中的灯笼照向来人方向。在黑暗中,他们眯起眼睛试图辨认来访者的身份。
“如无通行手形,不得靠近!立刻止步报上名来!”
“是岩仓具视议奏大人!”另一名侍卫认出了来人,立即放松了警惕,姿态也随之恭敬起来。
“岩仓大人,是您啊。”先前说话的侍卫松了口气,向前行礼,“深夜来访有何要事?天皇已经睡下了,要我们通报吗?”
岩仓面色凝重,点头道:“是,我有重要情况禀报。”
“那我这就去找侍从通—”
话音未落,夜色中突然嗖嗖两声破空,两支羽箭精准地射中了两名侍卫咽喉。他们甚至来不及发出警报,便轰然倒地。
黑暗中迅速走出两名身着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