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48年大革命之前,奥地利一般是有地方贵族委员会来负责贵族的相关事宜,各省区都设有地方贵族委员会,这些委员会职责重大且权力实足。他们不仅负责严格审核贵族血统的纯正与合法性,还在地方层面代表贵族阶层的核心利益。他们通过定期召开的委员会会议,以投票方式决定诸如贵族免税特权的范围、司法豁免权的实施细则等事宜。
在波希米亚地区,这类委员会尤为活跃,当地贵族甚至组织了专门的血统审查小组,对声称拥有贵族血统的家族进行严格考察,任何伪造家谱或冒充贵族者都将面临严厉惩罚。
中央方面则是维也纳的宫廷贵族办公室,主要是登记和认证贵族家族的纹章设计,此外,该办公室依照皇帝旨意,严格审核并颁发新的贵族头衔,对候选人的家族背景、服务贡献以及财产状况进行详尽调查。
在宫廷仪式中,办公室还负责安排贵族席位次序,这在哈布斯堡王朝的宫廷礼仪中极为重要,一个席位的前后差异可能意味着政治影响力的天壤之别。当涉及跨国贵族通婚时,办公室会评估婚姻的政治影响以及血统的相容性,并出具正式文书确认其合法性。
而大革命可以说摧毁了一切,对于一些老贵族来说,老一代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一位伯爵曾在日记中悲叹道:“昨日的荣光已成云烟,我们祖先用剑与血换来的权利,今日竟被街头的暴民轻易夺去。”
在革命的浪潮之下,贵族的众多特权被一一剥夺,尤其是司法特权的取消令许多贵族感到尊严受损。地方贵族委员会虽然名义上仍然存在,但其决议已经缺乏实际执行力,沦为空谈的礼仪性机构。同样,宫廷贵族办公室也逐渐萎缩为仅管理礼仪性事务的部门,其权威性大不如前。
弗朗茨在1859年战争和之后开始积极推行改革,他在战争期间亲自改革了军功制度,授予一些对战役起着重大作用的军官终身贵族头衔,这在短短几年内就创造了上百个新的男爵和骑士。
其中有大概百分之三十多的平民成为贵族(毕竟贵族一般接受的军事教育更加完善,贵族家庭的孩子成为军官的比例更高)。
这类事例激起了旧贵族的强烈不满。这些不满的老贵族们想起了那两个被遗忘在角落的机构。他们通过重新激活地方贵族委员会和宫廷贵族办公室,开始向哈布斯堡皇室提出正式抗议。在1862年的一次匿名备忘录中,甚至有人指责皇帝正在“稀释贵族的神圣血脉,使真正的贵族与暴发户无异”。
弗朗茨皇帝被这些接连不断的抗议搞得不胜其烦。尤其是地方贵族委员会,其管理者路易斯大公是弗朗茨爷爷辈的长辈,还是一个比较顽固的守旧派。
虽然路易斯大公也支持一定程度的改革,但对弗朗茨如此大肆封赏新贵族的做法,尤其是将爵位授予平民军官,他感到极为不满。
在一次私人晚宴上,路易斯大公曾直接向弗朗茨表达了他的忧虑:“陛下,给平民一点甜头意思意思就够了,最好还是从现有贵族家族的次子、三子中选拔人才加以封赏。贵族的血脉承载着帝国的荣耀,不该轻易让外人染指。”他甚至引用了一句话:“一个真正的贵族,即使穿着破烂衣服,也比一个穿金戴银的暴发户更有尊严。”
哇,他不说这个弗朗茨还不气,为啥贵族很多都沦落到穿破烂衣服,为了攀比导致的高额的开支,还有生活困难却鄙夷一些职业等等,这都让弗朗茨觉得现在的贵族的的确确在走在灭亡的道路上,改革刻不容缓。
不过,随着弗朗茨皇帝成功领导奥地利帝国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复兴,路易斯大公的唠叨渐渐减少。皇帝的军事成就和外交胜利,使得那些关于“贵族是天生的”、“血脉是神圣的”之类的说教失去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