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1月中旬,沉寂许久的奥地利军队对塞尔维亚公国展开了进攻。
奥地利第七军指挥官约瑟夫·冯·菲利波维奇男爵站在一处山坡上,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贝切伊小镇的城廓。他的副官递上一杯热腾腾的朗姆酒,男爵小啜一口,满意地点点头:“看来塞尔维亚人并不打算在野外与我们决战,这些小城他们也都放弃了,很明智,但也无济于事。”
“先遣队已经确认,塞尔维亚人正在贝尔格莱德集结,“副官汇报道,“情报显示他们已经动员了近十三万人,可能更多。”
菲利波维奇有些惊讶:“十三万?他们从哪儿找来这么多兵?”
“几乎征召了所有能拿起武器的男丁,大公似乎在孤注一掷。”
菲利波维奇男爵摇头轻笑:“这不是军队,这是一群拿着锄头的农民。我们的'毁灭者'会教他们什么是现代战争的。”
当奥地利军队的兵锋顺利抵达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郊外时,侦察兵带回了更详细的情报。塞尔维亚军队的武器装备状况令奥地利军官们大跌眼镜。
“他们只有大约一万多条米涅步枪,其余的都是老旧的滑膛枪,甚至有人拿着祖传的老式火绳枪。至于火炮,数量极少,并且都集中在首都附近的防御工事上。令人奇怪的是,他们好像很大方的摆出来,以至于让我们这些侦察兵都能远远看到。”
副官问道,“能大致上辨认出是什么型号的火炮吗?”
“呃,大概是一些前装滑膛炮,青铜炮,估摸着应该是奥斯曼人淘汰的,看样子有三四十年的历史了。”
指挥官菲利波维奇男爵大笑起来:“这是要用古董对抗我们的新式克虏伯火炮吗?”
塞尔维亚人的处境确实尴尬。作为一个内陆国家,塞尔维亚长期以来都在奥斯曼的控制之下,而奥斯曼帝国同时也在提防着这个不断谋求独立的公国。现在面临奥地利帝国的威胁,昔日的敌人不得不联合起来。
多年来,奥斯曼帝国在贝尔格莱德维持着几千人的驻军,主要是为了牵制塞尔维亚人的独立倾向,同时也是抵御奥地利可能的进攻,这个位置非常重要。在第二次近东战争爆发后,伊斯坦布尔迅速派遣了一万多人增援贝尔格莱德。与此同时,塞尔维亚方面利用两个多月的扩军时间,准确说已经将自己的军队膨胀到了十五万人,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在贝尔格莱德郊外的塞尔维亚军营里,新招募的士兵们排着长队领取武器。负责发放的军官满头大汗,面对不断抱怨的新兵,他几乎要发疯了。
“这是什么破枪?我爷爷用过的都比这个好!”一个高大的农民举着一把锈迹斑斑的火绳枪抱怨道。
军官不耐烦地挥挥手:“要么拿着这个,要么空手去面对奥地利人的刺刀!没得选!”
对于一个只有一百多万人口的农业国家,动员十几万人已经是极限。按照军事理论,一个国家通常能够动员总人口的3-5%作为常备军,而塞尔维亚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比例。贝尔格莱德周围的农村几乎见不到青壮年男子,全都被征召入伍。
武器装备的短缺是最大的问题。米涅步枪早已分配给了原本的正规军和一些最新招募的新兵,但随着动员规模的扩大,滑膛枪的储备也很快见底。奥斯曼人也没有准备那么多武器,于是猎枪、火绳枪、燧发枪等各种陈旧武器都被拿了出来。
在王宫内,大公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三世甚至打开了自己的珍宝收藏室,拿出一把精美的手枪,递给身边的卫队长:“认得这是什么吗?”
卫队长小心翼翼地接过,仔细端详:“这是...法国'ANIX'型燧发手枪(拿破仑时期法军主要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