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夫堡皇宫长廊里的水晶吊灯折射着午后的阳光,映照在红色的地毯和米黄色的大理石墙壁上。
外交大臣安东·冯·施默林先生正快步走在走廊中,他那擦得锃亮的皮靴踩在地毯上几乎没有发出任何声响。
他的秘书诺格德步履匆匆地跟在后面,手里拿着几份加盖了“机密”和“加急”印章的电报。
“什么?已经拿下雅西、特尔戈维什泰了。”外交大臣安东·冯·施默林先生有些不敢置信地停下脚步,转身看着面前拿着电报的秘书。
“是的,施默林先生,”诺格德赶紧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用红色丝带系着的“胜利”简报,恭敬地递给自己的上司,“不仅如此,两天前布勒伊拉也已经被第八集团军拿下了。路德维希·奥古斯特·里特·冯·贝内德克上将的部队正在朝着布加勒斯特方向推进。根据最新情报,他们已经控制了通往瓦拉几亚首都的主要道路。”
“这也太快了,开战才20天啊,”施默林一边仔细阅读简报,一边朝自己的办公室走去。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惊讶,“按照这个进度,摩尔达维亚公国岂不是已经被全面占领了?”
走廊里飘来一阵咖啡香,混合着秋日特有的栗子花香味。一个端着银托盘的侍女从旁边的小门闪了出来,看到施默林立即欠身让路。
“百分之七十左右,”诺格德低声回答,声音中带着一丝得意,但随即又压低了声调,“剩下的区域是由俄军负责的。说来也怪,俄军的后勤管理简直是一塌糊涂。他们的补给部队经常要向我们摩尔达维亚方向的第九集团军求助。这个...这个情况实在是令人...“他斟酌着用词。
“哼,”外交大臣安东·冯·施默林先生将电报翻阅完递给他,哼哼两声,“俄军的补给就是没有补给,他们的士兵能分到一杆枪就不错了。克里米亚战争可是把他们打的元气大伤。”
他们已经来到了办公室门前。施默林推开那扇镶着黄铜把手的红木门,看到一个年轻的侍女正在打扫房间。“你先出去吧,”他挥了挥手,走到窗前。维也纳城的钟楼正在敲响四点的钟声,远处还能传来马车的轱辘声和街头小贩的叫卖声。
“许布纳男爵那边情况如何?”施默林一边拉开厚重的丝绒窗帘,一边问道。清新的空气涌入房间,带着一丝凉意。
“相当顺利,”诺格德的语气轻快起来,“我们的人在普鲁士各地都在宣传普奥友谊。德意志国家同盟的理念在那边很受欢迎,特别是在那些前帝国自由城市。法兰克福、汉堡、不来梅的议员们、商人们对这个主意格外热衷。”
“哈哈哈,普奥友谊?”施默林突然笑出声来,一只手扶着窗台,另一只手捂着肚子,“这话要是让玛利亚特蕾莎女皇听到,不知道会作何感想。要是当年腓特烈真的和她联姻,或许今天的局势会完全不同。但现在...”
施默林先生走到办公桌前,拿起散着热气的咖啡抿了一小口,问道:“普鲁士那边还有什么情况。”
“暂时没有。”
“咚咚咚。”
一名身着深蓝色制服的外交部职员来到橡木门前,即便看到门开着,仍按照礼节规矩叩响了三下门。他快步走进这间装饰考究的办公室,将手中盖着火漆印的最新电报恭敬地递给秘书诺格德,然后便无声地退了出去。
“施默林先生,许布纳男爵的最新电报。”诺格德的语气变得更加兴奋,“普鲁士王国同意我们提出的殖民地开放协定。根据协定,普鲁士商船可以自由进入我们在非洲、东印度群岛的贸易港,而我们的商船也将获得进入普鲁士在非洲西海岸殖民地和之后开辟的殖民地的权利,我们两国将共同在非洲为德意志的发展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