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门生!”
得到夸赞的霍瑶,转身对着刘彻灿烂一笑,继而又看向董仲舒。
“董博士,我不像你,读过这么多书,我也不说那些大道理。”
“我只知道,父皇现在做的这些都是为了天下的百姓好。”
“父皇推广农学,教天下百姓如何种地,让他们都能种出更多的粮食,都能吃饱饭,难道不是一件大好事吗?”
“为什么上天要给警示?”
“难道这天上的神仙,都希望凡间的百姓饿死吗?”
“你也知道商人能挣很多钱,现在国库多空你不知道吗?”
“不要拿什么不与民争利当借口。”
“我只知道,商人有了钱,就想要权,贿赂官员的事没少做。”
“长此以往,他们就可以左右朝政了!”
“到时候,倒霉的还是普通百姓!”
“只有朝中,像桑侍中这样的官员越多,才能更好掌控汉廷经济,不让商人肆意妄为!”
“你也别瞧不起工匠,没有他们打造出锋利的兵器。”
“与匈奴对战,你知道有多少汉廷军士会埋骨他乡吗?”
霍瑶越说越生气,第一次对眼前这个老者产生反感。
看着董仲舒有些惨白的脸,也没有些丝毫客气。
“你一句简简单单的夜观天象,把责任全部推给神仙,害的可是几十万的汉廷百姓!”
不就是危言耸听吗?谁不会?
眼见董仲舒气的发抖,桑弘羊淡淡补刀。
“昔言辽东高庙灾当诛大臣,几陷陛下于不义。”
“天意若有仁心,岂会以焚庙逼人自残手足?”
霍瑶瞪大了眼,原来,你不是第一次拿天象来坑便宜爹啊!
“这么说来,你是真的没有看天象的天赋,太史令就从没这么说过。”
“而且,父皇做的事情,的确是为了汉廷好。”
“其他不说,至少匈奴人,现在不敢轻易扰民了。”
一番话,听的刘彻是身心舒畅,他爽朗大笑。
“春陀,传旨:霸王道杂之,百技皆为朕用!”
董仲舒身形摇晃,险些站立不住,他知道,大势已去。
原想劝阻陛下放弃农桑、算学、巧技三科,没想到竟弄巧成拙。
此道圣旨一颁布,被打压多年的诸家皆会卷土重来。
刘彻看着底下如丧考妣的董仲舒,心中的愉悦更甚几分。
“你既已归隐,那便在家中好生修学着书吧。”
董仲舒已不适合掌管太学之事。
汲黯太过刚直,行事未免刻板。
东方朔诙谐,惯以戏言解惑,难担太学重任。
刘彻的目光落到了霍光身上。
“传汲黯、东方朔进宫。”
“阿孟,太学诸事,今后便由你与他二人共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