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对。”
副将听后,心里才好受了一些。
这样的不安一直持续到他们在京城的驿站之内坐下,等过了第一个晚上,发现没人要对他们动手,祖大寿这些人才算是真正安心。
……
翌日清晨,天边鱼肚白微亮,宫里的天使、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先行而来。
“咱家先行见过祖大人。”
“祖大人此番泼天大功,太祖皇爷还有陛下都知晓了,龙颜大悦。咱家先行恭喜祖大人、贺喜祖大人了。”
这话祖大寿听着格外熟悉。
自从他从盛京回来之后,身旁的人说了不知多少遍,可那些人又怎能同眼前的王承恩相比?
司礼监的掌印太监还兼着东厂督公一职,这不正是另一个“魏忠贤”?
祖大寿对他可不敢有半分小觑。
“王公公说笑了,一切都是为皇上分忧,为太祖皇爷做事。”
祖大寿话里话外,不敢漏了这大明的两条“真龙”中任何一条。
漏了哪一条,都是杀身之祸。
闻言,王承恩脸上的笑容更盛,随后说起正事,要带着祖大寿先行入宫:“今夜朝会之上,理所应当该有祖大人的一席之地。”
前去的路上,祖大寿身边只跟着两个副将,其他的人半个不带。
带得越多,反倒显出他别有用心。
祖大寿一步步走着,心头又开始再度忐忑起来,到了这人生分水岭的关键时刻。
他祖大寿再如何冷静沉稳的人物,也不免开始心慌意乱。
“王公公,此番陛下还有太祖他老人家,定的究竟是何意?”
祖大寿略带着讨好的语气,向王承恩问道。
见祖大寿递来的重礼分量还不错,王承恩细想了一下便将其收下,这才笑呵呵地道:“定能让祖大人心满意足。”
“让我心满意足……莫不是真的是……”
想到这种可能,祖大寿连忙低下头去。
“一切劳烦公公了。”
他再次说道。
王承恩摆了摆手:“这些效忠皇家的事儿,咱家不过也就是个奴婢,一切都是陛下跟太祖皇爷的意思。”
“对,对对。”
祖大寿连忙附和道。
不一会儿,王承恩将祖大寿留在了百官队伍里。
此时的祖大寿早已褪去铠甲,换了一身便装。
王承恩离去后,当下百官之中,不少武将,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都朝他投去善意的眼神。
不出意外的话,祖大寿与洪承畴,便是他们这些新派勋贵的领军人物,自然要与其打好关系。
大明朝里,会打仗是本事,会做官更是本事;要是既会打仗还会做官,那势必是未来的人上人。
而这两种特质,祖大寿和洪承畴两人统统都有。
不多时,时辰已到,众人开始上殿。
今时今日,朝堂政事不谈旁的,只谈此番同大清一战的各行封赏。
在朱由检的默许之下,旁边的王承恩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我大明否极泰来,国运昌盛,朝鲜同大清一战,战威宣扬。
三军主将、五边大都督洪承畴领兵有方,战略有度,同朝鲜国土之兵配合,退大清之兵、八旗精锐,大功于天下,特此封五边大都督洪承畴为‘远清侯’。”
“远清侯”,字文雅而意深远。
洪承畴听到自己的侯爵之名,心头先是一喜,随即面露思索,并未第一时间接旨。
只因这旨意,可并非只颁给他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