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良循声望去,看到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正朝他招手。
男子身材魁梧,穿着中山装,眼神锐利而热情。
“您是...”沈良快步走了过去。
“我是钢研院的老赵,赵建设。”男子热情地握住沈良的手,“王教授让我来接你。走,车在外面等着呢。”
坐在吉普车里,沈良透过车窗打量着北京的街道。
1980年的首都还没有后世那种高楼林立的繁华,但处处透着一股朝气蓬勃的劲头。
“紧张吗?”赵建设一边开车一边问道。
“说不紧张是假的。”沈良苦笑,“毕竟是国家项目。”
“哈哈,实话实说倒是挺好。”赵建设爽朗地笑了,“不过你也别有压力。王教授对你的评价很高,说你是个难得的技术天才。”
沈良心里一紧。天才这个帽子可不好戴,尤其是在这个年代。
“赵师傅过誉了。我就是个普通技术员。”
“普通技术员能设计出那种连铸机模型?”赵建设扭头看了他一眼,“小沈,别太谦虚。咱们搞技术的,有本事就要承认。”
车子穿过几条胡同,最终停在一个大院门口。
门口挂着“钢铁研究院”的牌子,门卫室里的老大爷正在看报纸。
“赵工回来了。”门卫大爷抬头看了一眼,然后目光落在沈良身上,“这位是?”
“新来的技术员,沈良。”赵建设递过证件,“王教授要的人。”
门卫大爷仔细看了看证件,又打量了沈良几眼,这才点头放行。
走进院子,沈良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几栋苏式建筑错落有致,院子里绿树成荫。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巨大的厂房,里面传来机器运转的轰鸣声。
“怎么样,比你们那个小钢厂气派多了吧?”赵建设得意地说。
“确实。”沈良真心感叹。这里的规模和设备水平,确实不是地方小厂能比的。
“不过啊,”赵建设话锋一转,“气派归气派,真正的技术活还得靠人。设备再好,没有好技术员也是白搭。”
他们来到一栋三层小楼前。赵建设指着楼上的一扇窗户:“那就是王教授的办公室。走,先去报到。”
楼梯有些陡,踩上去咯吱咯吱响。
沈良跟在赵建设后面,心里想着待会儿该怎么表现。
既不能表现得太突出引起怀疑,也不能太平庸埋没了自己的能力。
“王教授,人带到了。”赵建设敲了敲门。
“进来。”里面传来熟悉的声音。
办公室不大,但布置得很雅致。
墙上挂着几幅字画,书架上摆满了各种技术资料。王教授正坐在办公桌后面,面前摊着一摞图纸。
“小沈,旅途辛苦了。”王教授抬起头,笑容温和,“坐,坐。老赵,你去忙吧,我跟小沈聊聊。”
赵建设识趣地退了出去,轻轻关上门。
王教授起身给沈良倒了杯茶:“适应得怎么样?离开钢铁厂舍不得吧?”
“确实有些不舍。”沈良端起茶杯,“不过我想,既然来了,就要好好干。”
“这个态度好。”王教授重新坐下,“我先跟你介绍一下我们这个项目的情况。”
他从桌上拿起一份文件,递给沈良:“这是项目的基本资料,你先看看。”
沈良接过文件,标题赫然写着“大型连续铸钢成套设备研制项目”。
他快速翻阅了几页,心里暗暗惊讶。这个项目的技术要求比他想象的还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