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出国防隐患。
汴梁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四周一马平川,没有山川关隘作为天然屏障。
北方游牧民族一旦突破黄河防线,可在数日内兵临城下。
为弥补这一缺陷,大宋不得不常年在汴梁周边驻扎数十万禁军,形成强干弱枝的军事布局,这既消耗了大量财政资源(养兵费用占国库的70%以上),也导致边军力量薄弱。
还有,汴梁紧邻黄河、汴河,历史上水患不断。黄河多次决堤淹没城郭,不仅摧毁民生,更直接威胁都城安全。大宋朝廷每年需投入巨额人力物力治理河道,却始终无法根除隐患,这种“与水争地”的困境,持续消耗着大宋的治理资源。
作为都城,汴梁缺乏外围缓冲地带。一旦边疆告急,敌军可长驱直入,直接威胁中枢。这种“都城即前线”的格局,使历史上的北宋王朝在与辽、金的战争中屡屡陷入被动。
靖康之耻中,金军更是仅用一年时间就从燕云地区南下攻破汴梁,正是这一缺陷的集中爆发。
所以汴梁实际上并不适合当国都。
而燕京作为历史上元明清三朝的都城,其与汴梁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战略区位与国防功能上。
燕京北靠燕山山脉,西临太行山脉,南有永定河作为天然防线,形成“背山面水”的军事要地。
北方游牧民族若想南下,必须突破居庸关、山海关等险隘,这为燕京提供了多层缓冲。
而汴梁面对北方威胁时,几乎无险可依,只能依赖人工构筑的城防与重兵驻守。
燕京地处农牧交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