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京官的陋习被称为三敬,满清地方政府对于陋规越发依(1 / 5)

“朕当年整顿吏治、清查积弊、革除陋规,不知遭受了多少非议。可如今,后人却能看透其中关窍。”

张廷玉恭敬地答道。

“陛下励精图治,整饬财政,实乃千古明君。后世之人对陛下的评价,确实公允。”

雍正轻轻摇了摇头。

目光渐渐深邃。

“朕登基之初,朝廷财政几近崩溃,各地陋规盛行,官员们将卖官鬻爵视为常态。”

“朕知晓整顿必会得罪权贵,却也不得不为之。”

他停顿片刻。

继续道。

“这天幕所言极是,整个官僚体系确实存在难以根除的弊病。朕虽竭尽全力,也不过是在用各种方式弥补漏洞罢了。”

“后世之人竟用‘程序、‘补丁这样的说法来形容朝廷治理,倒是别出心裁。不过这比喻倒也贴切。”

张廷玉见皇帝心情不错,小心翼翼地说道。

“陛下勤勉治国,革除积弊,后人对陛下的评价如此中肯,实在是……”

“好了,朕之所为,不过是尽君主之责罢了。”

雍正抬手打断了张廷玉的话。

“能得后世认可,确实令朕欣慰。”

“只是可惜,这般顽疾,终究未能根除。”

说到这里。

雍正的眼中闪过一丝遗憾之色。

“治大国,如烹小鲜啊。”

大明位面。

朱棣正在批阅奏折。

突然天幕亮起。

显示出一百多年后雍正帝推行养廉银的场景。

“咦?这就是我大明后来的皇帝吗?”

朱棣放下手中的朱笔。

凝神观看。

姚广孝站在一旁。

见永乐帝神色专注。

也不敢出声。

画面中。

雍正正在与大臣们商议。

“火耗归公,设立养廉银,堂堂正正给予官员俸禄,以绝贪腐之源·”

“妙啊!”

朱棣猛地一拍桌案。

“这个办法当真高明。朕也觉得官员俸禄太少是个大问题,难怪底下总有贪墨之事。”

姚广孝见机说道。

“陛下所虑极是。只是我朝立国之初,太祖皇帝定下的俸禄制度。”

“哼,就是因为规矩太死板,守着祖制不懂变通。”

朱棣冷笑一声。

“你看这位皇帝,倒是个明白人。”

说完又指着天幕继续看。

“不过……此举必然会动了不少人的利益。”

朱棣若有所思。

“朕倒要看看,这位皇帝如何应对那些大臣的反对。”

画面继续播放着雍正力排众议、坚持改革的场景。

朱棣越看越是赞叹。

姚广孝轻声提醒。

“陛下,此事需要统筹规划,量入为出·.·.”“知道了,这事你去和黄淮他们好好商议。”朱棣摆摆手。

“朕觉得与其让他们偷偷摸摸搜刮民脂民膏,不如给足俸禄,明算账来得痛快。”朱棣脸上露出少有的赞许之色。

“这后世子孙,倒是有几个靠谱的。”古人们面面相觑。

有人摇头叹息。有人冷笑连连。朝廷的规矩。上上下下的门道。虽说人人都懂。

可如今明晃晃摆在眼前。还是让人心里五味杂陈。

民脂民膏原来就是这样被制度化地消耗掉的啊。难怪衙门口的差役个个肥头大耳。

就连最末等的门子都能趾高气扬。

“零九七”原来这背后还有这般说道。

他们一个个腰包鼓鼓。

却从不见朝廷追究。这般制度。上梁不正下梁歪。朝廷不给钱粮。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