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义利之辩(3 / 10)

;原本楞严寺的账目很简单,主要收入就是三块,香客捐献、僧田产出和高利贷收入。

    这三块,其实都和账房没多大的关系。

    香客捐献,要防的是僧人贪墨,僧田产出,主要是管理佃户。

    高利贷收入最简单了,楞严寺为何能有那么多武僧,那不就是为了高利贷催收业务训练的吗?

    可现在不同。

    法严和尚是个聪明人,他已经意识到了时局的变化,做好了转型准备。

    而事实证明,楞严寺的提前转型,才是楞严寺能在京师寺院中崛起的关键。

    现如今,寺院三大业务,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香客捐献影响最大。

    这件事还和苏泽有关。

    明代寺院,除了金融功能外,也要给香客提供文化需要,这就是讲经。

    无论是东方的讲经,还是西方的布道,其实和说书差不多,就是要用通俗的佛教故事来教化百姓。

    而更多百姓去佛寺听经,也不是为了受教去的,而是在这个缺乏娱乐的时代解闷。

    当然,听着听着就皈依我佛也是正常的。

    总而言之,讲经是佛教的“拉新”手段。

    而随着报纸出现,娱乐方式更丰富了,更少的人愿意来佛寺听讲经了。

    讲经?能有《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