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章 拆台子(2 / 5)

观摩历代重臣上疏,学习到的套路。

    就算是改革,也要先提出政治上可行性的方案。

    要么从典籍中找,要么从祖宗之法中找,就算是全新的政策,也要打出复古的旗号。

    其实古今中外都是这么干的,苏泽穿越前的美利坚,不也拿着两百年前的宪法天天辩经?

    说完了周礼,苏泽又说起了“祖宗之法”。

    “太祖皇帝设通政司,意为通达四方之政。可臣观近年之政,民间疾苦,或如暗流潜涌;乡里冤屈,常似寒蝉噤声。”

    “昔乐府能收赵代秦楚之讴,今当仿其意,办《乐府新报》,使布衣黔首皆得言事。”

    说完了法理上和政治上的可行性后,苏泽开始论述具体的实施方案。

    “自国子监择通晓文墨之士为访员,月给廪饩,专司采录民间歌谣、市井闲谈、田舍琐事,但记事实,不加藻饰。”

    这就是苏泽的分化瓦解之策了。

    明代的国子监,在国初的时候还是官员入仕的重要通道,只要完成国子监的学业就被授予官职入仕。

    明初很多大臣,也都是从监生升上去的。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高级仕途几乎都被进士出身的官员垄断,国子监的含金量大大降低,就算是获得监生资格,也只能寻一些不入流的小官职位。

    前途无望后,国子监就逐渐变质,从国家干部培训学校,逐渐扭曲为混文凭的野鸡大学。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