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的愤懑。
身为今年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审团主席,她是偷偷来到《梵高之死》首映礼。
不仅仅是这场,包括之前主竞赛单元入围影片首映礼,她都是偷偷前往观影。
这是为了保证公平,做出最公正的评判。
而作为“法国影坛常青树”、“欧洲影坛第一夫人”、“法兰西电影之光”、“法国自由女神的原型”,凯瑟琳·德纳芙的表演风格和独特气质影响了整个欧洲电影史,早已是法国教母级影后。
同时,她对艺术有着别样的坚持。
这点从她获得欧洲三大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大满贯就能看出。
赵小刚的艺术追求,在务实的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
这让凯瑟琳·德纳芙想起近几年,戛纳电影节全面拥抱商业电影的趋势。
在她看来,这无疑是一种背叛。
欧洲三大电影节,虽然表面看上去不分高低。
但威尼斯绝对是最具艺术坚持的电影节。
凯瑟琳·德纳芙不屑戛纳的改变,并对之前获得戛纳金棕榈的这位年轻华人导演,有些意见。
可现在,她心中那点意见,转瞬消散于无。
“这部电影拍得很好!无法坚持艺术的人,不能称之为艺术家,也无法成为艺术家。”凯瑟琳·德纳芙对赵小刚的选择很是认同。
再加上梵高正是欧洲人,她不禁看得更加认真。
……
接下来,影片开始一段快速剪辑蒙太奇。
赵小刚终于攒够钱,正式开始自已的“朝圣”之旅。
他来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充满期待地走进去。
然后,他看到了梵高真迹。
面对真迹,他崩溃地发现,自已的复制品“毫无灵魂”!
原作的笔触和色彩远超他的想象。
绝对不是通过照片能够感受到的那种想象。
“我的画是死的,他的画是活的……我根本不懂梵高。”
“那我算什么?我只是个复印机。”
“我闭着眼睛都能画《星空》,但现在才知道,我画的只是‘商品’。”
“那些买画的人,真的在乎我画的是什么吗?或许,他们只在乎它像不像。”
“我一辈子都在画别人的梦,但我的梦呢?”
这一刻,影片剧情和开头赵小刚的梦境,实现了呼应。
他甚至连做梦,都是在做别人的梦。
赵小刚茫然地走在街头,看见景点商店里摆放着无数梵高仿作。
他很快分辨出,其中有部分,就是他亲手临摹的作品。
然而现在的他已经能够分辨出,自已的仿作“只是皮毛”,真迹的笔触、色彩和生命力是无法复制的。
赵小刚心中那缕刚燃起对艺术追求的火苗,正在摇摇欲坠。
他窝在小乡村临摹绘画20年,自认为技法已然大成。
闭眼都能画出《向日葵》,怎么能不算大成呢?
但面对真正的艺术,他发现自已的技法,毫无用处。
他竟然天真的以为,技术就是艺术。
他或许,永远无法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
“你要坚持啊!”凯瑟琳·德纳芙双眼盯着银幕一动不动,为赵小刚感到揪心。
此时放映厅的歪果仁们,同样默默在给他加油打气。
让-吕克·戈达尔更是满眼惊讶,似乎没想到方元的进步,远超他的想象。
就连冯裤子、贾樟科等人,内心深处同样对此感到触动,神情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