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早已洗得白,多处磨损,针脚也歪歪扭扭,眼睛处的黑纽扣掉了一颗,用线草草缝着,显得憨态可掬又有些可怜兮兮。
“这玩意儿倒还留着,”
龙母的声音忽然放得极轻,带着一种近乎温柔的嘲弄,指尖拂过布老虎斑驳褪色的绒毛,“当年某个小哭包,离了它,半宿半宿地闹腾,非得攥在手心才肯合眼。”
檀香在青铜狻猊炉的兽口中静静燃烧,吐出安神的烟缕,却无法完全驱散车厢内弥漫的、名为“逝去”
的薄雾。
龙父的目光掠过那布老虎,浑浊的眼底有什么东西闪了一下,随即又湮灭。
他猛地指向窗外一处模糊的树影:“看!
那棵歪脖子老柳树!
天儿,你还认得不?你八岁那年,就在那儿放风筝!”
老人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回光返照般的兴奋,“糊了个怪模怪样的玩意儿,说是金蟾!
结果一阵邪风,线断了,那‘金蟾’不偏不倚,一头栽进了豫亲王府出巡的仪仗队里,把王爷头顶的朝冠都给缠歪了!
哈哈哈……”
笑声牵动了他肺腑间的旧伤,如同破旧的风箱般剧烈地咳嗽起来,震得他项上那串象征着无上权柄的朝珠哗啦作响,沉重的珠子相互碰撞,出沉闷而惊心的声响。
“王爷,慢些,仔细身子。”
龙母倾身,金镶翡翠的护甲带着凉意,轻轻拍抚丈夫佝偻的背脊。
她腕间的伽楠香珠擦过他朝服上金线绣制的团龙补子,出细碎的沙沙声。
“妾身记得,那风筝还是天儿自己个儿糊的呢。”
她一边顺着丈夫的气,一边柔声续道,目光投向儿子,带着一丝促狭,“画得……嗯,颇有童趣。
妾身当时瞧着,倒像是只……三脚蟾蜍?”
“是金蟾!
《太平广记》里吐钱招财的那种!”
龙天耳尖倏地泛红,如同被夕阳点燃,几乎是下意识地反驳出声,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执拗。
那久远的、属于孩童的羞赧,竟在生死未卜的逃亡路上,不合时宜地悄然复苏。
马车恰在此时碾过一块松动的青石板缝隙,车身猛地一颠。
案几上那杯碧螺春茶汤剧烈地晃荡起来,澄澈的茶汤在青玉盏中荡开一圈又一圈细密的涟漪,映着车内三人晃动的倒影。
颠簸中,龙父借着袖袍的遮掩,像是变戏法般,从他那宽大的、绣着海水江崖纹的袖笼里,抖落出一个小小的锦囊。
锦囊是褪色的旧红绸缝制,边缘已经磨损起毛,上面绣的“平安”
二字针脚也模糊了。
他枯瘦的手指有些颤抖地解开系绳,露出里面裹着的东西——一柄小小的木梳,梳齿稀疏,其中两三根竟是断的,断口处木茬参差,透着岁月的沧桑。
“上月收拾书房,在博古架最顶上的紫檀匣子夹层里,竟翻出了这个老古董。”
龙父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种奇异的温柔,仿佛怕惊扰了沉睡的时光。
他用指腹摩挲着那断齿的木梳,眼神穿过袅袅茶烟,投向遥远的过去。
“你总角之年,刚学会梳头那会儿,也不知哪来的劲儿,非缠着要为父坐下,说要给阿玛梳个‘威风凛凛’的髻。
为父拗不过你,结果……”
他嘴角牵起一个苦涩又怀念的弧度,“生生被你扯下了半边头,疼得为父龇牙咧嘴,你这小猢狲还举着断齿的梳子咯咯直乐。”
那柄小小的断齿木梳,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龙天看着父亲手中那不起眼的旧物,又看看母亲膝头那只憨傻的布老虎,一股酸涩而温热的气流猛地冲上鼻腔眼眶。
他想起了父亲捂着鬓角跳脚的样子,想起了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