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内本已稍显平息的气氛,再次微妙起来。
连审判席上的审判长,也不由得多看了张伟一眼。
民政部的报告?
“公诉人认为村民习惯不能代表个体认知。”
“但辩护人想强调的是,这份报告揭示的,不是简单的个人习惯问题,而是一个严峻的、普遍存在的社会层面问题!”
张伟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报告显示,全国范围内,高达78.3%的农民曾用饮料瓶等非标准容器盛装农药!”
“这不是个例,不是巧合!”
“它反映了在特定社会经济条件、安全意识普及程度和基层监管环境下,一种普遍存在的、高风险的行为模式!”
“赵王氏的行为,并非孤立的、反常的愚昧。”
“她的行为逻辑,不幸地契合了她所处环境中相当一部分人的认知常态和行为习惯。”
“当普遍的认知错误,遇到了科学上难以清除的隐性危险,悲剧的发生,就具有了某种令人痛心的‘必然性’。”
张伟将所有线索汇集,目光如炬。
“一个文化水平极低、信息闭塞的老人,从不正规渠道获得了一个她认知范围内‘只是个旧饮料瓶’的东西。”
“而这个瓶子,根据科学鉴定,早已被剧毒农药深度污染且持续析出,这种污染方式的隐蔽性和危险性,远超她的认知能力。”
“同时,她使用这种瓶子的行为逻辑,又不幸地暗合了她所处社会环境中普遍存在的认知误区和危险习惯。”
“她以为的‘洗干净’,在科学事实面前,是无效的自我安慰。”
“她缺乏认识到这个瓶子即使洗过也依然致命的能力,更缺乏预见到用它装水会毒死人的可能性。”
张伟的目光最终落在审判长的脸上,语气无比郑重。
“主观上,她没有杀人的故意,甚至没有意识到任何显著的风险。”
“客观上,她的行为根源于对一个被危险物质污染的、具有欺骗性外观物品的错误认知,这种错误认知又受到其个人局限和社会普遍现象的双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