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此物,能清晰看到月亮表面的凹凸,证明其并非完美球体,这与我国古代'月中有蟾蜍'的说法不谋而合。\"
那位学士将信将疑地举起望远镜,随即发出一声惊呼:\"果真如此!月面竟如橘皮,满是坑洼!\"
这一发现很快在士大夫圈中引发热议。有人惊叹西方技术的精妙,有人坚持这是\"奇技淫巧\",还有人试图用传统理论解释新发现。无论如何,西学的话题再也无法被忽视了。
小树在这种氛围中如鱼得水。他不仅迅速掌握了基础葡萄牙语,还能协助翻译简单的数学和天文术语。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对几何学展现出非凡的理解力,能够轻易解决许多成年学员都觉得困难的题目。
\"林大人,您儿子是个数学天才。\"翻译馆的首席教习徐光启——一位曾与传教士学习过的举人——激动地说,\"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中的命题,他往往一点就通,甚至能提出自己的解法!\"
林乔既骄傲又忧虑。骄傲的是儿子的才华得到认可;忧虑的是这种\"离经叛道\"的学问可能给他带来非议甚至危险。
\"爹,为什么三角形内角和等于两直角?\"晚饭后,小树突然问道,\"徐先生说这是不证自明的公理,但我总觉得应该有个更深的原因...\"
林乔哑然。他从未想过这类问题,传统教育强调的是记忆和模仿,而非追问为什么。看着儿子渴求知识的眼神,他深感传统学堂已经无法满足这个孩子了。
\"这个问题,爹也不清楚。\"他坦诚相告,\"不过安东尼奥先生说,番邦的大学里有专门的数学教授,或许他们知道答案。\"
\"那我以后要去番邦的大学!\"小树宣布,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这个宣言让林乔既欣慰又心酸。欣慰的是儿子有如此远大的志向;心酸的是以目前的国策,出国求学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除非开海政策持续深化,中外交流成为常态。
就在林乔为翻译馆和小树的成长忙碌时,一个坏消息从东南传来:两艘商船在琉球附近遭遇\"倭寇\"袭击,损失惨重!更蹊跷的是,据幸存者描述,那些\"倭寇\"操着流利的汉语,甚至穿着大明水师的制服。
\"这是有人假扮倭寇!\"林乔一拳砸在案几上,\"目的是制造开海引祸的假象!\"
\"007,分析袭击事件的异常点。\"他冷静下来后命令道。
\"袭击时机可疑,目标选择精准,行动方式不符合倭寇常规模式。\"系统迅速回应,\"87%概率为内部人员策划,建议重点排查反对开海的利益集团。\"
林乔立即想到了庆王。这位王爷自从被罚俸后一直怀恨在心,而他的封地就在福建,完全有能力策划这样的阴谋。但缺乏确凿证据,贸然指控只会引火烧身。
他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上书皇帝,请求加强海防,保护商路;另一方面密令陈德昌等海商留意可疑人员,收集证据。
朝堂上,反对派果然借机发难。孙侍郎联合多名官员上奏,声称袭击事件证明开海政策\"招致外患\",要求立即重新禁海。
\"陛下!\"林乔据理力争,\"此次袭击诸多疑点,显系有人蓄意破坏。若因噎废食,岂不正中奸人下怀?\"
\"林大人此言差矣!\"孙侍郎冷笑,\"若非开海,何来此祸?祖宗禁海,自有深意!\"
双方唇枪舌剑,争执不下。年轻皇帝听得眉头紧锁,最后决定:海贸继续,但增派水师护航,同时严查袭击事件。
这个决定勉强保住了开海政策,但林乔知道,如果不能尽快查明真相,下一次袭击就可能彻底改变皇帝的立场。
回到吏舍,林乔发现小树正和几个同窗在院子里摆弄一个奇怪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