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是圆的?\"小树瞪大眼睛,\"那另一边的人不会掉下去吗?\"
这个问题让林乔语塞。他其实也不太理解西方的地圆说,但又不愿敷衍儿子:\"这个...爹也不全懂。不过番邦人有他们的道理,等翻译馆建好了,我们就能读到他们的书了。\"
\"那我要学番邦话!\"小树突然宣布,小脸上满是坚定,\"我要读这些书,弄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想!\"
林乔笑着摸摸儿子的头。孩子的好奇心是最珍贵的财富,他一定要好好保护。
翻译馆的筹建比预想的顺利。皇帝对西方奇器很感兴趣,特批在国子监旁划出一块地皮;李主事推荐了几个懂葡萄牙语和拉丁文的传教士;而最让林乔惊喜的是,小树竟然在短短半个月内,跟着一个佛郎机商人学会了基础葡萄牙语!
\"爹!我记住了100个番邦词!\"一天晚饭后,小树兴奋地拉着林乔来到书房,指着桌上的物品一个个用葡萄牙语念出来,\"书—livro,笔—pena,桌子—sa...\"
林乔震惊不已。这孩子才九岁,语言天赋竟如此惊人!他当即决定带小树一起去见那位佛郎机商人——安东尼奥,请对方评估孩子的语言能力。
安东尼奥住在京城专为外商设立的驿馆里。见到林乔父子,他热情地行了个礼,然后用葡萄牙语说了几句。
\"他说欢迎巡抚大人和聪明的小公子。\"小树不假思索地翻译道,然后害羞地补充,\"至少我是这么猜的...\"
安东尼奥哈哈大笑,改用生硬的汉语:\"小公子猜得对!您有个天才儿子,大人!\"
接下来的交谈中,小树的表现更是令人咋舌。他不仅能快速记忆新单词,还能模仿安东尼奥的发音,甚至开始摸索语法规律。连安东尼奥都连连惊叹,说这孩子若在欧洲,定会被大学争相录取。
\"大人,您儿子有非凡的天赋。\"安东尼奥真诚地说,\"如果愿意,我可以教他更多。欧洲有很多先进的学问,值得学习。\"
林乔欣然同意。从那天起,小树每天下午都会去安东尼奥那里学习一个时辰葡萄牙语和基础算术。而他的进步速度,让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一个月后,翻译馆正式开馆。林乔特意安排小树作为特别学员旁听,虽然这孩子比最小的正式学员还要小五岁。开馆仪式上,皇帝御赐匾额\"格物致知\",表明了对汲取外来知识的开放态度。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乐见这种变化。仪式结束后,礼部尚书严世蕃拦住了林乔:\"林大人,引进番邦异学,恐扰乱士子之心啊!\"
\"严大人多虑了。\"林乔微笑回应,\"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番邦之学,择其善者而从之,有何不可?\"
\"哼!\"严世蕃冷笑,\"就怕有些人学了番邦之术,忘了圣人之道!\"
这番对话让林乔意识到,翻译馆面临的阻力可能比开海更大。因为这里传播的不只是技术,还有可能动摇传统世界观的思想。
果然,第二天就有御史上了弹劾奏章,指责翻译馆\"用夷变夏败坏学风\"。更阴险的是,奏章中暗示林乔与番邦商人过从甚密,有里通外国之嫌。
这种指控在以往足以让一个官员身败名裂。但令林乔意外的是,皇帝只是将奏章留中不发,并未追究。这微妙的信号表明,年轻君主对西学其实抱有浓厚兴趣,只是碍于舆论不便公开支持。
林乔决定趁热打铁,在翻译馆内设立了一个小型展览,陈列海贸带回的西方器物和书籍,邀请朝中官员参观。他亲自讲解天体仪、地球仪的运作原理,演示西方数学的便利之处,甚至请安东尼奥展示最新式的望远镜。
\"诸位大人请看,\"林乔将望远镜递给一位翰林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