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漕运(3 / 4)

p>

\"大人...\"林柏轻声唤道,\"明日还要面圣...\"

林乔深吸一口气,转身回到书房。是的,明天才是关键。他将所有情绪压入心底,专注于眼前的奏章。这份材料不仅关系到他个人的前途,更关系到漕粮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千万百姓的福祉。

天蒙蒙亮时,奏章终于完成。林乔仔细检查了三遍,确保每一个数据、每一句措辞都无懈可击。同时,他还准备了一份\"秘密武器\"——崔党贪腐的证据,藏在袖中,以备不时之需。

紫禁城的清晨庄严肃穆。林乔跟随引路太监,穿过一道道宫门,心跳随着脚步逐渐加快。这是他第一次单独面圣,机会与风险并存。

乾清宫东暖阁内,年轻的皇帝正在批阅奏章。令林乔意外的是,除了皇帝和侍立的太监外,阁内还有一人——正是漕运总督崔呈秀!这位五十多岁的权臣面带冷笑,看林乔的眼神如同看一个死人。

\"臣户部浙江清吏司员外郎林乔,叩见陛下。\"林乔按规矩行了大礼。

\"平身。\"皇帝放下朱笔,\"林卿的条陈,朕已浏览。漕粮改革确有成效,但崔卿所虑也不无道理。你二人当面辩来。\"

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考验。皇帝显然想亲眼看看,这个敢挑战漕运旧制的小官,到底有多少真才实学。

崔呈秀率先发难:\"林员外郎,你改革漕运,致使数千漕工失业,沿河州县民怨沸腾,该当何罪?\"

林乔不慌不忙:\"回崔大人,下官所查,漕工非但未失业,反因效率提升,工钱增加三成。沿河州县仓库充实,何来民怨?\"

\"巧言令色!\"崔呈秀冷笑,\"你可知漕运关系京师百万军民口粮,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

\"正因如此,更需改革。\"林乔据理力争,\"近年漕运损耗居高不下,去岁达一百二十万石,相当于京师三个月口粮。下官之法,可年省五十万石以上。\"

崔呈秀脸色一变:\"胡说!哪有如此巨量损耗?\"

\"户部档案可查。\"林乔转向皇帝,\"陛下,臣还有一事禀报:近年漕运损耗多集中在淮安至通州段,而此段正是崔总督亲信负责...\"

\"放肆!\"崔呈秀厉声喝道,\"你敢污蔑朝廷重臣?\"

林乔不再言语,而是从袖中取出一本小册子,双手呈上:\"此乃臣查实的淮安段历年损耗明细,请陛下御览。\"

皇帝接过册子,越看眉头皱得越紧。册中详细记录了淮安段每年\"损耗\"的粮食去向——大部分进了私人粮仓,而负责此段的,正是崔呈秀的小舅子。

崔呈秀见势不妙,急忙辩解:\"陛下,此必是伪造!林乔污蔑大臣,其心可诛!\"

\"是吗?\"皇帝冷冷地问,\"那朕问你,去岁你新购的扬州别业,花费几何?银从何来?\"

崔呈秀顿时面如土色,扑通跪地:\"陛下明鉴,臣...臣...\"

皇帝冷哼一声,将册子重重拍在案上:\"朕早闻漕运积弊,今日一见,触目惊心!崔呈秀,你还有何话说?\"

接下来的场面令林乔震撼。年轻的皇帝展现出与年龄不符的政治手腕,当场革去崔呈秀漕运总督之职,交由都察院彻查;同时全面批准林乔的漕粮改革方案,命其在一年内推广至全运河。

\"林卿,\"皇帝的语气缓和下来,\"朕知你忠心为国,不畏权贵。今加你'劝农使'衔,负责直隶地区农业改良。望你再接再厉,莫负朕望。\"

林乔跪拜谢恩,心中却明白,这既是奖赏也是考验。直隶地区权贵云集,土地关系复杂,农业改革比漕运更难推进。皇帝是在试探他的能力和胆识。

回到吏舍,林乔第一时间去看小树。孩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