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谋生(2 / 5)

远听完,沉默片刻,突然问道:\"你既通经义,为何不去考取功名,反来应聘这蒙学先生?\"

林乔坦然相告:\"实不相瞒,学生现为族人首领,五十余口衣食所系,无暇他顾。且学生以为,启蒙教育乃百年树人之基,意义非凡。\"

这番话说得诚恳而有见地,张明远终于露出满意的神色,\"明日卯时到学,先试用一月。月俸一两银子,教两个班,每班二十人。\"

林乔大喜,深深一揖,\"多谢教谕栽培!\"

走出县学时,林乔的脚步轻快了许多。一两银子相当于一千文钱,比编草鞋收入稳定多了。更重要的是,有了县学先生这层身份,林家在青山县的地位将大不相同。

他没有直接回窑场,而是拐去了市场,用身上最后的三十文钱买了一小条肉和几个鸡蛋。今晚,该让族人们尝点荤腥了。

当林乔回到窑场,宣布自己获得教职的消息时,整个林家沸腾了。妇女们围着那块肉啧啧称奇,孩子们盯着鸡蛋流口水,男人们则拍着林乔的肩,满脸自豪。

\"咱们林家出先生了!\"堂叔林老四激动得胡子直颤,\"祖宗保佑啊!\"

林乔的母亲——一个瘦小的老妇人抹着眼泪,\"他爹要是在天有灵,该多高兴啊...\"

当晚,窑场飘起了久违的肉香。林乔将那一小条肉切成薄片,和野菜一起煮了一大锅汤,每个族人都分到一片肉和一点蛋花。虽然分量少得可怜,但已经是逃荒以来最丰盛的一餐了。

饭后,林乔召集族中几个识字的年轻人——林小河、王大山和堂弟林松,开了个小会。

\"从明天起,我白天在县学教书,晚上回来教你们。\"他认真地说,\"要想在这里真正立足,咱们林家必须多出几个读书人。\"

几个年轻人面面相觑。王大山挠挠头,\"乔哥儿,我都二十多了,现在读书是不是太晚了?\"

\"不晚。\"林乔坚定地说,\"识字明理,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你们学会了,再教给孩子们,一代代传下去。\"

看着他们似懂非懂的样子,林乔从怀中掏出几本简陋的册子——这是他这些天晚上熬夜用芦苇纸做的识字本。

\"先从《千字文》开始,每天认十个字。\"

就这样,林家的\"夜校\"悄然开课了。而林乔的教学生涯,也出乎意料地顺利。

县学的蒙童们很快喜欢上了这位新先生。与那些只会死记硬背的老学究不同,林乔的教学生动有趣。他编儿歌帮孩子记字,讲故事来解释典故,甚至用树枝在地上画图辅助教学。一个月后,学生的识字量明显提高,连最调皮的孩子也能背出大半本《三字经》了。

张明远暗中观察了几次课后,彻底放下了心。试用期满那天,他不仅正式录用了林乔,还将月俸提高到一两二钱。

\"林先生,你虽无功名,但教学有方。\"老教谕难得地露出微笑,\"下个月县里乡绅们要考察义塾,你好好准备。\"

这是个重要的信号——如果能得到乡绅们的认可,林家在青山县的地位将更加稳固。

与此同时,林家的编织生意也在扩展。在与渔村和解后,林乔提出了一个互利的新方案:林家妇女帮渔村修补渔网,渔村则以低价卖给林家鲜鱼。

\"哥,这么多鱼,吃不完会坏的。\"当林乔第一次带回十几条大鱼时,林萱担忧地说。

林乔笑了,\"谁说都要现在吃了?可以做成鱼干啊。\"

在007的指导下,林乔教会了族人制作鱼干的方法。他们将鱼剖开洗净,用盐腌制后挂在芦苇架上晾晒。不出三日,鲜鱼就变成了能长期保存的鱼干。

\"这鱼干比鲜鱼轻便,能卖到更远的地方。\"林乔对妹妹说,\"萱儿,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m.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