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求婚(1 / 3)

朱吾能掏出手机,拍下这温馨的一幕,笑道:“等以后,这里会更热闹,太子打算在这里建个医院,再修条公路,建个水电站,让他们也能用上电灯。”

朱高炽被他说的笑起来:“你呀!总有新点子,既然你说是为兄决定了,本太子一定支持,你们北伐打仗,你大哥我也没歇着,一直在修路,修水电站,办学堂,办卫生院。”

远处的皇城上,朱棣正凭栏远眺,目光正好落在规化营的方向。

他想起姚广孝说的恩威并施,突然觉得,所谓的帝王之术,说到底,很简单,不过是让天下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有安稳觉可睡。

朱棣要把规化营命名为“安漠坊”,虽与内城相隔有些远,却也要通上了水,通上了电,比寻常民巷更规整。

坊内分设“耕作区”、“工坊区”、“生活区”。

耕作区由户部发放粮种农具,让擅长畜牧的蒙古百姓,由汉人老农带着试种水稻,蔬菜,水果;

工坊区则安排他们参与针织,奶酪制品等手工艺活,成品由官营商铺统一收购;

生活区里,统一盖起带着蒙古包式的尖顶的瓦房,既合他们的生活习惯,又融入京城建筑的风格。

朱棣还下旨,在安漠坊医院没建成前,让太医院派医官驻坊,免费为百姓诊病,孩童可入坊内学堂,与汉人子弟一同念书,课本用的是国子监新编的蒙汉对照教材。

他让礼部在房中立起石碑,刻着“华夷一家,皆朕子民”,碑旁种着从漠北移来的沙棘和中原的梧桐树。

朱棣允许,安漠坊内的蒙古人,既可以穿蒙古服,也可以穿汉服。

如果蒙古人犯罪,与汉人同罪,若有勤勉孝悌者,也与汉人同赏。

对曾随阿鲁台征战的蒙古旧部,朱棣也没赶尽杀绝。

愿意留下的,编入善射营,让他们教京城军营子弟骑射,月份与汉兵同等;

若想回漠北的,也可以,并发放盘缠,派兵护送。

有大臣曾经进言,担心蒙古百姓聚居生乱。

朱棣却指着安漠坊的舆图:“把他们散在各处才易生嫌隙,聚在一处,反而便于管理。何况人心是肉长的,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