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八道震荡!”
“此时若我等自行议立新君,且不论能否服众,万一所选非人,或再有不测,抑或引来天朝疑虑,谁人能担此干系,谁人能负起这可能导致社稷倾覆的责任……”
他一句紧似一句,如同重锤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上:“至于天朝是否会有新的期许……金某不才,曾有幸面圣,蒙首辅申阁老垂询。以我所见所闻,天朝陛下与阁老们,最关心的乃是我朝鲜能否稳如磐石,永为大明东藩,不再生乱,不再为倭寇所乘!”
“如今我朝鲜自身接连巨变,已显不稳之象,若不能彻底打消天朝疑虑,取得陛下毫无保留的信任与支持,诸位以为,我朝鲜还能安然度过此劫吗?”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却更具压迫感:“由大明皇帝陛下圣心独断,亲自指定嗣君,乃至……做出更有利于朝鲜江山永固、黎民安泰的安排,这才是最大的忠孝,这才是对列祖列宗、对朝鲜万民负责,唯有如此,才能借天朝之威,瞬间平息所有流言与躁动,才能让那些心怀叵测之徒不敢妄动。这才是真正的‘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金正三的话,巧妙地将“天意”、“民心”与“大明意志”捆绑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无可抗拒的洪流。
他暗示甚至明示,不这么做,朝鲜就可能内乱甚至亡国;这么做了,就能得到大明全力庇护,稳住局面。
许多官员,宗室人员低下了头,不敢再言语。
他们中的聪明人早已从市井流言的迅猛传播和各地官府、军衙异常“迟钝”的反应中,嗅到了不寻常的味道。
这背后若是没有人组织、纵容甚至推动,绝无可能。
再联想到金正三从去过北京,以及他与帅爷方面过从甚密的关系……
那场“天火”,恐怕并非单纯的天灾。
而金正三此刻的提议,或许正是“天意”之后的“人事”!
宗室们更是面如死灰。
他们力量本就分散弱小,面对手握汉城兵权、且似乎得到了帅爷默许甚至支持的金振山,他们根本无力反抗。
那位老宗正嘴唇哆嗦了几下,最终也只是化作一声无力的长叹,颓然垂首。
支持李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