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 明倭战争 27(2 / 4)

文华殿内唾沫横飞,声浪一阵高过一阵。

有官员激动地挥舞着手臂,有官员气得浑身发抖,甚至有人相互指着鼻子斥责对方“迂腐”或“短视”。

整个大殿如同一个巨大的蜂巢,嗡嗡作响,充满了火药味。

若不是在庄严的文华殿内,有阁老重臣在场镇着,恐怕早已有人要捋起袖子理论了……

申时行坐在上首,看着这纷乱的场面,眉头紧锁,只是反复强调“诸公且冷静”、“容他人说完”,但效果甚微。

第一日的会议就在这种激烈但僵持的争吵中,直至日落时分也未能得出任何共识,不欢而散。

夜幕降临,北京的各大酒楼、私宅却比平日更加热闹。

观点相近的官员们自然而然地聚到一起,议论白天的廷议,情绪更加激动。

在城南一家颇为雅致的酒楼包间内,十几名东南籍官员和几位主张尽快息兵休养的官员正在密议。

“王家屏等人,全然不顾东南民生疾苦,只顾着自已慷慨激昂,博取直名!实在可恨!”一名官员愤愤不平地灌了一杯酒。 “还有那张学颜,身为户部尚书,岂不知国帑好不容易有了结余,若是在打下去,岂不是又要让朝堂过苦日子。”

“明日廷议,我等必须据理力争,务必促成和议!这不仅是为了家乡父老,也是为了朝廷大局!”

“对!明日若他们再敢阻挠,便与他们辩个明白!”

两派人物,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在第二日的廷议上进行最后的较量。

紧绷的神经和巨大的压力,让所有人都处于一触即发的状态……

第二日的文华殿,气氛比前一天更加紧张。

官员们各怀心事,脸色凝重,相互之间的眼神都带着警惕和敌意。

议事刚开始,双方就直接跳过了客套,展开了更加激烈的攻讦……

主和派依旧强调停战带来的现实利益和仁义道德,主战派则更加尖锐地指出历史教训和潜在风险。

争论的焦点逐渐从“该不该和”偏离到了“谁才是为国为民”、“谁在沽名钓誉”甚至“谁怀有私心”上。

言辞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