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 明倭战争 27(1 / 4)

“是啊!倭寇已然服软,天威已彰,此时,停战方是明智之举!”

“让其称臣纳贡,赔偿兵费,既可补亏空,又可扬国威,两全其美!”

“对马岛上十数万人,真要赶尽杀绝,亦有伤天和,非圣主仁君所为啊!”

“听闻那倭使言辞恳切,姿态极低,若拒之门外,岂不令四夷笑我大明无容人之量?”

主和的声音一时间占据了上风。

许多官员从现实利益、民生经济、道德仁政以及传统的“怀柔远人”理念出发,认为接受祈和是当前最有利、最体面的选择……

当然,主战派并未退缩。

特别是新任礼部尚书,之前的老翰林,王家屏充当了主战派的主心骨。

实际上,王家屏算作一个比较纯粹的读书人,隆庆二年的进士,编写过世宗实录。

为人比较直。

做事也是如此。

隆庆年间敢弹劾高拱的狠角色。

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王家屏虽然不积极靠拢,但也是做好自已的分内之事。

一直到了万历十五年,才开始进入仕途的快车道。

张四维在南洋府不幸去世后,其好友于慎行接任了礼部尚书,万历十九年年初,于慎行身体抱恙,随后便是这个王家屏接任。

正当主和派的一方声势越来越旺之时,王家屏站了起来。

作为六部尚书,大九卿这般的人物,文华殿议事,是有座的……

“诸公莫要忘了嘉靖年间倭乱之惨痛教训!彼辈反复无常,今日求和,安知非缓兵之计?待其恢复元气,必再度为患!届时,谁又能承担这养痈遗患之责?!”

户部尚书张学颜也沉声道:“王学士所言,并非没有道理。倭国狼子野心,觊觎神州非止一日。此番倾国之兵而来,岂会因一败而真心臣服?若不趁此良机,重创与他,恐数十年后,我子孙后代仍要受其荼毒!”

双方引经据典,各执一词,争论得面红耳赤。

两个大佬出来站台,比较激进的一些官员,说起话来,倒也显得更有底气。

但主和派的官员算是朝堂的主流,人数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