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诚恳。
在之前,那是线上对轰,到了线下,两方态度都非常温和。
特别是天子,表现得很是和蔼可亲。
接着,他明确表态:朝廷将采纳秦王奏疏的核心建议,即:玉牒永存, 所有宗室,包括被削爵为民者之名籍永不除于玉牒,确保太祖血脉本源清晰。
主脉永续, 太祖亲封诸亲王以及历代天子封赐诸多亲王爵位 世袭罔替,作为各藩大宗主脉,永镇根本,主掌宗庙祭祀,确保谱系核心不坠。亲王若绝嗣,则由皇帝从玉牒所载其近支宗亲中择贤承袭。
“此乃朝廷最大之让步,亦是保全宗庙血食之根本!望诸王体谅朕心,约束宗人,共维大局。”
几位亲王听着皇帝清晰而坚定的宣示,心中五味杂陈。
秦王率先离席,郑重叩拜:“陛下隆恩,存续宗脉,臣侄感激涕零!秦藩上下,必率先垂范,恪守新规,绝不负陛下保全之恩!”
楚王、周王,晋王等也纷纷离席叩首,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尽管心中仍有不甘,但他们明白,这已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
再争下去,恐怕连这最后的体面也保不住。
这场“开诚布公”的谈话,标志着持续近一年的宗藩激烈抗争,终于以朝廷的绝对意志为主导,辅以对宗室核心诉求的关键让步,达成了最终的妥协。
大明万历十六年(西历1588年)五月。
酝酿、争吵、妥协、修订……历经波折得宗藩条例正式诏告天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这份最终的条例,相较于朱翊钧最初那份极其严苛的“宗藩新例”,在具体条款上做了明显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让步:它保留了皇家玉牒制度的神圣性,确保所有朱氏子孙在法理上永远与太祖血脉相连。
确立了亲王爵位(主脉)世袭罔替的原则,作为各藩祭祀主体,永不递降。
然而,条例的核心骨架依然强硬: 宗室禄米财政负担被大刀阔斧地削减,亲王郡王俸禄大幅缩水。
中下层宗室被大规模推向民间,科举、农商、百工之路彻底敞开,同时也意味着朝廷甩掉了沉重的包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