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 宗藩条例折中(3 / 5)

浩荡,垂悯宗亲,准如所请!”

一些藩王在奏疏中还小心翼翼地提出了一个更进一步的请求:若亲王主脉不幸绝嗣,请允许从玉牒所载的同宗近支中择其贤者承袭王爵,哪怕此人已成平民,以确保各藩“主脉”永不中断,香火永续。

朱翊钧看着雪片般飞来的、几乎清一色表示赞同并请求照秦王模式施行的奏疏,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又略带一丝讥讽的笑容。

他深知,这些藩王并非真心认同改革,而是在强大的压力和秦王提供的、能保住最后体面的方案面前,不得不做出的妥协。

不过,话说回来,朝廷不也在妥协,自已也是在妥协。

对于藩王们提出的“主脉绝嗣则选近支承袭”的请求,朱翊钧几乎没有犹豫,大笔一挥——“准!”

宗藩条例,慢慢的被认可了。

百官们也不上热闹了。

万历十六年到了,不过,因海瑞去世的事情,今年的赐宴被取消,不过,该给朝廷百官的俸银,却没有减少。

在一片祥和,欢愉的气氛下。

朱翊钧在万历十六年的正月尾,下诏。

召见秦王,楚王,晋王,周王等六位亲王入朝。

也就是在万历十六年的三月,六王到了京师,安置在了西苑之中居住。

大明万历十六年三月,北京。

春寒料峭,但西苑内已透出几分暖意。

一场特殊的“家会”在万寿宫举行。

没有丝竹管弦,没有山珍海味,只有清茶几盏。

御座上坐着年轻的万历皇帝朱翊钧。

下首则坐着被特意召入京城的秦王、楚王、晋王,周王等几位在宗室中极具代表性的亲王。

气氛起初有些拘谨。

朱翊钧打破了沉默,他举起茶盏,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今日召几位入京,不谈国事,只论述家事。宗藩条例,关乎国本,亦系我朱氏一门之兴衰。前番纷扰,想必诸位心中亦有不平。今日,朕开诚布公,与诸位共商。”

而后,天子首先肯定了秦王奏疏的“深明大义”,然后逐一阐述了朝廷的难处和改革的必要性,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