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扑通一声便跪倒在地,双手捧上一份用金漆封好的皮筒,口齿因寒冷和紧张有些打颤:
“签、签枢大人在上!
小、小人乃大理国主段正严座下近侍段宗禄!
奉、奉王命星夜兼程入朝上禀!
高氏逆贼谋反作乱,祸乱国邦,挟持权柄,逼压王庭!
我主……我主于鄯阐府困守孤城,危在旦夕!
恳求大宋皇帝陛下念在往昔藩属之谊,政和七年(1117年)钦蒙册封之恩,主持公道!
我主愿倾举国之力为大宋屏藩,唯求天兵护佑社稷,惩处逆贼!”
陈太初并未立刻接过皮筒。
他只是居高临下地看着这个几乎匍匐在地的使者,眼神平静,仿佛大理的惊涛骇浪于他不过掌中观纹。
段和誉这封求援信,内容毫无意外。
高氏兵临城下,乌蛮退守山林,段氏困守孤城无力回天,这是他数月前布下棋局时便已推算到的终盘画面。
如今,这枚最重要的棋子,终于带着惊惶与绝望,沿着预设的轨道,滚到了他的指下。
“高氏跋扈,悖反纲常,本官亦有所闻。”
陈太初的声音低沉而蕴含力量,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起来回话。”
段宗禄如蒙大赦,颤巍巍站起,几乎不敢直视陈太初那洞彻人心的目光。
“汝主心意,朝廷自当体察。
大理为我朝藩屏,焉容奸佞逞凶?”
陈太初接过皮筒,指尖拂过冰凉的金漆封缄,语气不容置疑,“你且安心住下,待本官即刻入宫禀明圣上。
天子仁德,心怀寰宇,必遣使节,重扶纲常!”
段宗禄狂喜,又深深拜倒,额头几乎触及冰冷的地砖:“谢签枢!
谢签枢!
小人代我主、代大理万千子民叩谢大宋恩德!”
送走信使,陈太初站在签押房冰冷的窗格前,望着铅灰色天空中翻卷的雪云。
嘴角终于牵起一丝深邃而难言的弧度。
瞌睡,便有人递枕头。
布局多时,只等这心甘情愿的俯。
段正严啊段正严,你这封降书兼求援表,来得正是时候!
翌日清晨,大雪初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