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鸿雁飞书旧家难舍(1 / 4)

天佑二年,寒食节,汴梁城。

春风料峭,吹过帝都的大街小巷,却带不来丝毫暖意,反添几分清冷。

这一日,依循千年古礼,千家万户灶冷烟熄,以此寂寥方式,追思那宁可焚身绵山也不出仕的忠臣介子推。

街市之上,不复往日炊烟袅袅、饭香四溢的热闹景象,唯有预先备好的冷食——子推蒸饼、寒具馓子、冷淘面等,在食摊上静静陈列,透着一种庄重的凉意。

孩童们也被大人告诫,不得嬉闹喧哗,整座城池仿佛陷入一种集体性的、沉默的缅怀之中。

百姓们面容肃穆,于无声处,寄托着对忠贞与清节的古老敬意。

皇城大内,福宁殿。

此地更是冷寂得令人心头紧。

因皇帝病体未愈,宫中庆典悉数取消,连往日穿梭往来的宫人也敛声屏息,脚步匆匆。

御榻之上,赵桓勉强支起病体,由内侍服侍着用了些许冰冷的粥羹,便挥手撤去。

他目光投向窗外那一片缺乏生气的宫苑,心中涌起的,却是比口中食物更冰寒的悔恨与自嘲。

“割股奉君……甘愿焚身……介子推之忠,惊天地泣鬼神。

而文公纵是一片好心,欲逼贤臣出山,却终究……一把烈火,铸成千古憾事,徒留寒食冷灶,令后人唏嘘叹惋。”

他喃喃自语,声音沙哑微弱,“朕……与那晋文公,何其相似?陈元晦于朕,何尝不是当代之子推?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朕却……却因猜忌与昏聩,步步相逼,直至其远遁海外,其子险些葬身火海……朕这又何尝不是……一把烧向忠臣良将的……愚火?”

剧烈的咳嗽再次袭来,他伏在榻边,瘦削的脊背剧烈起伏,仿佛要将那无尽的悔憾与病痛一并咳出。

丝帕上的血迹,愈刺眼。

万里之外,流求,秦王府及周边街市。

同样是寒食节,气氛却与汴梁的沉郁悲凉截然不同。

海岛阳光明媚,暖风拂面,棕榈婆娑。

移民至此的宋人依旧保持着古老的习俗,户户熄火,以冷食祭奠先贤。

然而,此地的“冷食”

却别有一番风味。

街边食铺早早备下了琳琅满目的冷盘:冰镇的各色海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