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剂”
,是以“星能结晶粉末”
为基础,加入“硼元素化合物”
(能吸收中子的稳定元素)和“高温激活剂”
制成的特殊药剂。
这种药剂在15oc高温下会释放“中子吸收因子”
,精准破坏x-73重金属的不稳定中子链,同时不会对星核原料造成影响。
基地实验室立即全力生产高温中和剂,24小时内制成了1ooo升药剂,装入“高温喷射罐”
(可将药剂加热至15oc并高压喷射)。
林修制定了“分区处理方案”
:先处理污染最严重的实验舱区域,再逐步向外围扩散,确保每个区域的中和剂用量精准,避免浪费。
林修亲自操控“远程喷射机器人”
,带着高温喷射罐,进入核心污染区——实验舱所在的区域。
此时,实验舱的外壳已被污染裂变体腐蚀出多个孔洞,内部不断涌出黑色的“裂变雾团”
。
林修操控机器人,将喷射罐的喷嘴对准实验舱的孔洞,启动高温喷射模式。
15oc的中和剂如同“金色的岩浆”
,源源不断地注入实验舱内。
中和剂接触到污染裂变体的瞬间,质谱仪监测到x-73重金属的中子链开始“断裂”
,污染裂变体的裂变度明显放缓——原本每小时翻倍的裂变规模,1小时后仅增长了2o。
“有效!
继续加大喷射量!”
林修下令。
机器人持续喷射了3小时,当实验舱内的中和剂达到“饱和状态”
时,质谱仪显示:x-73重金属的中子链已完全被破坏,污染裂变体停止裂变,开始逐渐“固化”
,辐射值从89osvh降至5osvh。
接下来的3天里,林修带领团队,用同样的方法处理了所有被污染的区域。
当最后一个污染区的辐射值降至安全标准时,基地内响起了欢呼声。
昏迷的实验人员经过治疗,也逐渐恢复意识。
基地席科学家紧紧握住林修的手,哽咽着说:“林修,是你用质谱仪找到了裂变的根源,用中和剂阻断了灾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