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7章 星核污染裂变 质谱仪锁定污染成分中和剂瓦解裂变链(2 / 7)

辐射),带着质谱仪,乘坐“防污染探测车”

,进入被污染的实验区。

探测车的轮胎碾压过地面,留下一道道黑色痕迹——这是污染裂变体附着形成的“辐射残留带”

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金属味,质谱仪的显示屏上,辐射值不断跳动,最高达到89osvh。

“停车,开始采集样本!”

林修操控探测车的机械臂,将“防污染采样罐”

伸入地面的黑色残留带,采集了少量污染裂变体样本。

随后,他将样本放入质谱仪的“真空检测舱”

,启动仪器的“放射性物质解析模式”

质谱仪通过“原子质量分析”

,开始逐层拆解样本的成分:

-主要成分:高纯度星核原料(占比992),原子结构稳定,未生异常裂变;

-微量成分:3种重金属杂质(分别占比o3、o4、o1),其中一种代号为“x-73”

的重金属(占比o3),其原子结构中含有“不稳定的中子链”

,且与星核原料的原子生了“异常结合”

,形成了“放射性复合裂变体”

“找到了!

x-73重金属是导致裂变的元凶!”

林修看着质谱仪显示的分析结果,兴奋地说,“这种重金属的中子链极不稳定,与星核原料结合后,会不断释放中子,引星核原料的连锁裂变,形成污染裂变体。

只要破坏x-73的中子链,就能阻止裂变继续。”

为了验证结论,林修又在不同污染区域采集了5份样本,质谱仪的分析结果完全一致——所有样本中都含有x-73重金属,且其含量与污染裂变体的裂变度呈“正相关”

“x-73的中子链在‘15oc高温’下会变得脆弱,我们可以用‘高温中和剂’,针对性破坏它的中子链,阻断裂变链。”

林修立即将分析结果传回指挥中心,同时开始调配制作“高温中和剂”

的原料。

二、中和剂的“裂变阻断战”

:用高温能量瓦解致命链锁

林修口中的“高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