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同学要是想来就邀他来,他要是邀你去做客,你也去几回,这样有来有往的,挺好的,对你也是一种锻炼。我们来余斛或者说来永兴里也并不是来隐居的,除了求学以外,还是要过正常的日子,你在这方面上用不着学我,出世、入世是有根本上的差别。你能这么快就有朋友,还能更进一步的交往那实在是太好了,我也为你高兴的。多个朋友多条路,你没见你杨叔这前前后后的出力,给我们帮了多大的忙,即使前段时间端午节,他都没怎么闲着,也没谁去计较这其中的得失。这是很难得的,这就是朋友,也是一种义气。虽说我们也不好心安理得的享受朋友们的馈赠,但至少在他需要我们帮忙的时候,我们也能不吝气力,尽力而为,即使他求我们的时候甚少。所以说朋友交往往往也并不是等价的,它们也并不是交易,你付出多,他付出少这种,往往是不计得失的。多了些计较,朋友就处的寡淡无味了,那和一般旁人没什么区别,还交付什么心思。”
“我知道了,先生。”
“你父亲当初说你老成些,也确实是那么回事。只是你这样的年龄,太过老成其实对自己也是一种负担,此时正是交友、贪玩之时,学业上的任务虽然紧张,但我也不会苛求你离群索居、一味苦读的,你看我们几乎整个暑假都是计划外出的,要是一味的要求苦读,哪里会有这种安排?学业知识只是你应该掌握的当中一个部分,其它世情、交际、实务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你了解掌握的东西。你再想想,我们出门走走看看,所为何事?何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它的道理在什么地方?学业上,不但有你学校的,还有我的,以及我后面额外要求的史书也包括新闻纸等等,甚至到后面我可能还会想着让你读老庄、佛道、阳明先生等等,以及一些西洋的书,这些都是万卷书的一部分。行路止于行路的话,行路就失去了意义,不管是不是背负着生活的重担。行路也当如同做事一般,谁来行路,行什么样的路,什么时候行路,行哪里的路,如何行路,为什么行路等等的,也就是要搞清楚行路的意义在哪里。这一连串的问题都要学会思考,如果一个人不去思考,甚至说丧失了思考那些事情的能力,那他和一块石头又有什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