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感谢乘坐K01路,欢迎再次乘坐。”王萱五人拎着相机包下车,回头望去,绿色车身在体育馆的银色幕墙映衬下像块翡翠,车身上“沙古公路十年印记”的字样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刚好45分钟,一分不差,”阿黄打开充电口盖,蓝色的充电枪缓缓插入接口,“返程首班车7:30发车,还是这台车。想拍沙古公路夕阳的,建议从横古路口站上车,那时候的榕树影子最长。”他指着体育馆的公告栏,“今天有青少年田径赛,等下会有很多家长坐K01路来,你们拍人文素材正好。”
芙宁娜拿着老年卡登记本走来,给每人发了张站点时刻表:“8站的停靠时间都标在上面了,利和广场和中山汽车总站上下客多,建议避开高峰。”她忽然压低声音,“下午2点有趟怀旧班车,用的是K01路最早的柴油车,停在车队仓库,你们要不要拍新旧对比?那车的方向盘比C8重三倍,阿黄以前开过。”
王萱举着相机对准体育馆的雕塑,镜头里绿色的K01路、银色的场馆与远处的沙古公路路牌构成奇妙的三角。“以前觉得老线路跟不上时代,”她按下快门时感慨,“现在才明白,K01路的8站地,藏着中山十年的变迁——从博览中心的现代建筑,到沙溪的百年榕树,再到体育馆的青春活力,这才是城市真正的脉络。”
空的速写本上,宇通H18的铰接圆盘、厦门金龙的蓝色车身、比亚迪C8的绿色轮廓与K995的白色身影排在一起。“这才是完整的中山公交图谱,”他笑着在页脚画了条连接线,“老线不老,新线不新,它们只是在用不同的速度,载着人们去往同一个方向。”
神里绫华望着沙古公路的方向,手里捏着那张9元的全程票。晨光里,比亚迪C8正在充电站旁补充能量,绿色车身反射着阳光,像个沉默的时光见证者。她忽然想起阿黄说的话:“不管是18米的慢游长龙,还是8站的快线绿龙,能把乘客平安送到目的地的,就是最好的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