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燕赵古道,绿线牵起冀中情(4 / 5)

绕的通道像极了现代地铁的换乘线路。钟离先生看着窗外:“1942年,村民就是顺着这些地道转移,如今公交沿着当年的路线行驶,倒像是种历史的回响。”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的广场上,停着辆复刻的“地下公交”——1943年村民用独轮车改装的运输工具,木轮上还留着地道里的泥土。阿黄蹲下来拍车轮与游5路轮胎的合影,突然发现独轮车的辐条间距与金龙XMQ6119G的轮毂花纹惊人相似。“都是为了在泥泞里前行,”钟离先生的怀表又响了,“只是如今的车轮,载着的是和平年代的风景。”

    傍晚返程时,保定东站的晚霞正把天空染成橘红色。胡桃把全天的拍立得照片铺在候车厅的长椅上:有古莲池的荷叶上滚动的露珠,有大慈阁檐角风铃的特写,还有钟离先生捧着驴火研究包装纸的侧影。“唯独没拍公交?”阿黄笑着递过瓶矿泉水,看见她把最后张照片塞进相册——画面里游5路的车身正驶过冉庄的老槐树,树影在车身上投下的纹路,像给钢铁披上了件树皮外衣。

    CR400BF-A驶离保定东站时,阿黄望着窗外渐暗的田野。远处的村庄亮起灯火,像串散落在燕赵大地上的珍珠。钟离先生突然指着手机上的老地图:“你看,清代从保定到北京的驿道有72座驿站,如今高铁沿线的每个站点,都踩着当年的驿马脚印。”他翻开怀表,表盘的铜光与车窗外的星光轻轻碰撞。

    车厢连接处传来芙宁娜和刻晴的笑声。她们正对着王萱的《河北公交志》讨论保定公交的发展史,神里绫华举着相机,把这幕连同窗外掠过的站牌一同拍进画面。阿黄摸出红米Watch5,屏幕上“京津冀一卡通”的余额还剩18.6元,卡面的长城图案旁,不知何时多了片胡桃贴的莲池荷叶标本。

    “明天去正定古城吧,”空突然凑过来,手机里是石家庄公交的“铛铛车”照片,“车型是仿古的,据说铃铛用的是正定隆兴寺的铜钟余料。”阿黄点头时,听见胡桃在过道那头喊:“我要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