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燕赵古道,绿线牵起冀中情(3 / 5)

与68路车身上的荷花倒影叠在一起,像幅立体的工笔画。阿黄举着佳能500D连拍,镜头里大慈阁的飞檐、宇通E12的车顶、街角卖驴火的小摊,组成幅鲜活的保定晨景图。

    古莲池的朱漆大门前,卖莲蓬的老汉正对着公交站台吆喝。阿黄把相机对准门楣上的“古莲池”匾额,突然发现字体与68路车头的电子屏字体惊人相似。“都是仿的清代直隶总督李鸿章的笔迹,”王萱翻开《河北公交志》,“2018年公交改线时特意请书法家复刻的,连笔锋的弧度都分毫不差。”

    池边的九曲桥上传来胡桃的笑声。她正举着莲蓬往钟离先生嘴里塞,绿色的莲衣碎屑落在他的西装袖口。阿黄悄悄按下快门,镜头里古莲池的荷叶、远处的藏经楼、水面上掠过的蜻蜓,还有68路公交驶过池畔时投下的影子,都被定格成幅流动的画。“你看这池底的光,”芙宁娜指着水面,“像不像北京52路车身上的渐变蓝?”

    中午在莲池旁的老饭馆吃饭时,驴火的香气混着荷叶的清香飘满整间屋子。胡桃举着刚出炉的火烧拍不停,饼皮上的芝麻在阳光下闪着光,像把星星撒在了焦脆的面皮上。“保定公交的食堂也做这个,”老板端来碗豆腐脑,“去年冬天给68路的司机送过暖锅,宇通电车的电池抗冻,就是驾驶室的暖风不如咱这煤炉热乎。”

    饭后换乘游5路去冉庄地道战时,阿黄特意拍了站牌旁的老照片——1950年的保定公交用的是美国道奇卡车改装的客车,车身上“冉庄专线”的木牌已经褪色。“现在的游5路是金龙XMQ6119G,”王萱对比着新旧车型,“柴油车但排放达标,爬坡时的扭矩比141路的福田大15%,地道战纪念馆那段陡坡全靠它。”

    车过清苑区时,窗外的白杨树突然变成整齐的钻天杨。胡桃指着路边的土坯房尖叫:“跟地道战电影里的一模一样!”阿黄举起相机,把土墙上“保护地道”的标语与游5路的车身并排放进画面——车身上的冉庄地道示意图里,弯弯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