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耿老如数家珍地介绍道,眼中闪烁着岁月沉淀的智慧光芒,“第一代是 50 年代版的,主体为圆形,中间有繁体'鑑定'二字,下方标有鉴定局的代号。”
他轻抚着胡须,陷入了回忆:“记得我师父跟我说过,最早的火漆印章制作工艺相当原始,全靠手工打造。”
“那个年代没有现在这么精密的设备,每一个印章都是老师傅们一锤一锤敲出来的。圆形的设计看似简单,实际上蕴含着深意——圆满、完整,象征着我们对文物保护的决心。”
耿老的手指在空中轻点:“你看的这枚,就是第一代火漆印的样式。”
火漆印章虽然黑白模糊,但依然能看出那份庄重和严肃,“那时候条件简陋,没有现在这么好的设备和材料,但每一个印都打得一丝不苟。我们的前辈们,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着民族的文化瑰宝。”
耿老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慨:“你知道吗,50 年代的时候,我们的老前辈为了确保每个火漆印的质量,经常要反复试验十几次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温度和压力。有时候为了一个完美的印记,他们会工作到深夜。”
随后,他又从旁边的盒子里拿出一枚,放到了陈阳面前:“这是 1977 年版的,主体改为正六角形,中间有简体'鉴定'二字。”
他指着火漆印详细解释,“陈阳,你看这个六角形的设计,不是随意选择的。”
“六角形在几何学上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寓意着我们文物鉴定工作的严谨和可靠。而且这个时期正值改革开放前夕,简体字的使用也体现了时代的变迁。”
“内容与一代差别不大,但形状更加规整。”他用手轻抚着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