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张晋中的发言代表了技术官僚的理性权衡,他支持发展军工原料,但反对不计代价的“大跃进”式备战,强调综合平衡。
争论的焦点逐渐清晰:美国干预的可能性和烈度(核心威胁判断)?以及,基于此判断,我们应投入多少资源进行战备,特别是军工生产,如何平衡战备与建设?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陈朝阳身上,他之前的论断是这场争论的导火索之一。
陈朝阳深吸一口气,他知道此刻必须回应质疑,但更要立足现实,展现建设性:
“感谢各位同志的意见。罗书记、张书记、李局长、王部长提出的困难和顾虑,都非常实际,切中要害。资源有限,平衡发展,这是我们任何时候都要牢记的。” 他先肯定了对方的合理之处,缓和气氛。
接着,他话锋一转,语气坚定:
“但面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我们判断威胁的基准,不能寄托于对方的‘克制’或‘可能不’,而必须立足于‘它完全有可能,甚至必然会怎么做’!
第七舰队进台海海峡,就是最现实的警告,它表明美国的战略遏制线已经画到了我们家门口!
朝鲜半岛一旦被其完全控制,我东北门户洞开,京津将直接暴露在其战略轰炸半径之内!这个风险,我们承担不起!”
他看向张晋中:“张部长提到的平衡问题,至关重要。我的建议是: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以点带面。”
“昌平的苯酚生产线已经打通,正处于产能爬坡的关键期。
当前投入相对有限的技术力量和设备。主要是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