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铁山的发言火药味十足,代表了经历过战争洗礼、对帝国主义本质有深刻痛恨、主张积极备战的强硬。
会场气氛顿时有些紧张,保守、务实、强硬三派观点碰撞。
支持陈朝阳判断的干部,主要是工业口和部分军事背景的,纷纷点头赞同周铁山,但也有人对李振邦提出的现实困难表示理解,认为需要平衡。
罗重文一直沉稳地听着各方发言,目光锐利地扫视全场。
他没有急于表态,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尚未发言的、主管华北工业的副部长张晋中:“晋中同志,你是管工业的,你怎么看?特别是昌平提到的苯酚、磺胺原料这些‘工业弹药’,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该投入多大力量?”
张晋中扶了扶眼镜,斟酌着词句:“罗书记,各位同志。从工业角度看,朝阳同志在昌平搞的苯酚突破和大蒜素生产,意义确实重大。
这些东西,无论是应对可能的战争需求,还是服务于我们自身的工业发展和民生医疗,都是硬通货,投入是值得的。但是,”
他话锋也一转,“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华北的钢铁、设备、技术力量就这么多。
如果按照‘最坏打算’的规模去扩大军工相关产能,尤其是炸药原料这种非常时期才大量消耗的东西,势必要挤占其他基础工业,
比如农机,甚至是民用煤炉铁锅的生产资源。这会不会造成一种新的‘失衡’?
而且,大规模囤积炸药原料,本身也有安全风险和管理压力。我认为,需要有一个度,在保障必要战备需求和维持正常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
&n